本土服装巨头争抢海外品牌 借此给自己整容
还是去年,每个奥康员工的名片背面都印着代理品牌GEOX的标志,现在这个品牌已经属于百丽了。去年5月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86.6亿港元的百丽,正在挟资本优势在国内大举开拓战场,继寻机收购国内竞争对手后,百丽又把目光投向争夺海外品牌的代理上。据百丽人士透露,现在百丽的一个任务是为GEOX寻求各个省的品牌经理。
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去年肯定有懊悔的地方,但是,有失也有得。在失去GEOX后,奥康取得了万利威德(VAL-LEVERDE)的品牌经营权,与以前运作GEOX不同的是,奥康获得了万利威德在全球10年的品牌经营权和生产权。创办于1969年的万利威德有近40年的历史,在全球有2300多家专卖店,去年销售额1.5亿欧元。
在看到奥康的收购举动后,一位红蜻蜓鞋业品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也有收购海外品牌的计划,业内的许多企业,都在做这个规划。”
服装行业的不少知名品牌,比如杉杉、利郎、奥康、红蜻蜓等这些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已经或正在实施获得海外品牌代理权的计划。
借国外品牌给自己“整容”
第一种,企业自己在国外注册品牌,然后以国外品牌的姿态对自己进行包装;而另外一种则是去海外收购二线品牌。
奥康董事长王振滔为记者讲了奥康联姻万利威德的故事,“我和万利威德的老总见过几次面,他年纪大了,孩子们对从事鞋业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他对我们非常感兴趣,希望有人能接受他的品牌。”
不久前这位老人造访中国,王振滔紧急前往深圳,与其汇合,一个完美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浮现,“收购这个国外品牌”。
早在鞋类企业动手之前,杉杉就已经拉开海外收购品牌的大幕,并声称,目前是海外收购品牌的最佳时期。与联想与IBM联姻所不同的是,企业的海外收购计划并不在于“走出去”,而是“走回来”,挖掘各自的渠道销售潜力。
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向记者总结了几种获得海外品牌的类型:“第一种,是企业自己在国外注册品牌,然后以国外品牌的姿态对自己进行包装,以增加产品的品牌价值。”
而另外一种“他们去海外收购的多数是二线品牌,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数企业收购的是当地并不强势的品牌,但是把他们引进中国,在中国进行销售,会有很好的效益。”
记者也同时获悉,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通常在中国进行代加工,而代理或者收购他们的企业,很多恰恰是为他们进行代加工的企业。
渠道大战需要多样的产品线
拥有数量庞大的专卖店,同时专卖店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企业很需要高端品牌的支撑。
“其实,我们并不是缺这些品牌的产品技术,因为我们是有能力生产的,我们是缺他们的高端品牌形象。”一位服装企业的人士透露。“现在国内的大品牌,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加盟店和直营店。这些连锁店每个店铺的面积都可以达到400平方米,完全有能力再引进新的高端产品,配合销售,扩大盈利。”
记者了解到,与国外品牌联姻的国内品牌都建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杉杉目前有近3000家专卖店,并已经整合了9个国外品牌进入自己的专卖店销售体系。在鞋类品牌中,奥康目前有近3000家专卖店;红蜻蜓有2600家;而国内第一大鞋业品牌百丽的专卖店,数量也超过3000家,除了代理国外的品牌外,其旗下运作的国内品牌就超过了12个。
“现在,大家吃饭都是在靠‘渠道’!要像电器卖场一样,尝试在销售渠道上引入更多的产品来赚钱。”上述人士透露。
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的影响,“从今年开始,服装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外销转变为内销。”这已经成为服装行业销售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影响内销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渠道和多样品牌的建设。
斯尔丽公司副总李东生正在为产品渠道建设而担忧,“终端渠道建设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李东生形容,现在作OEM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是纺织企业“野草期”,而现在国内企业都在发展自己的品牌,是“灌木期”。“建设好的销售渠道,能够迅速提高产品销量,每个城市的消费市场只有那么大,谁能把自己的渠道铺的最大最好,谁就拥有推动品牌发展的先机。”
李东生透露,“现在,质量和资源比较好的地区代理商可以同时代理几个品牌,每个品牌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加获得重视,因此,产品线的设计十分重要。”
此外,现在的品牌都热衷于开大店,据了解,近期一家品牌的专卖店已经开到2000平米,李东生解释:“既然有这么大的店面,引进更能赚钱的品牌自然会成为每个企业愿意考虑的问题,高端品牌也就日益受到青睐。”
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去年肯定有懊悔的地方,但是,有失也有得。在失去GEOX后,奥康取得了万利威德(VAL-LEVERDE)的品牌经营权,与以前运作GEOX不同的是,奥康获得了万利威德在全球10年的品牌经营权和生产权。创办于1969年的万利威德有近40年的历史,在全球有2300多家专卖店,去年销售额1.5亿欧元。
在看到奥康的收购举动后,一位红蜻蜓鞋业品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也有收购海外品牌的计划,业内的许多企业,都在做这个规划。”
服装行业的不少知名品牌,比如杉杉、利郎、奥康、红蜻蜓等这些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已经或正在实施获得海外品牌代理权的计划。
借国外品牌给自己“整容”
第一种,企业自己在国外注册品牌,然后以国外品牌的姿态对自己进行包装;而另外一种则是去海外收购二线品牌。
奥康董事长王振滔为记者讲了奥康联姻万利威德的故事,“我和万利威德的老总见过几次面,他年纪大了,孩子们对从事鞋业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他对我们非常感兴趣,希望有人能接受他的品牌。”
不久前这位老人造访中国,王振滔紧急前往深圳,与其汇合,一个完美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浮现,“收购这个国外品牌”。
早在鞋类企业动手之前,杉杉就已经拉开海外收购品牌的大幕,并声称,目前是海外收购品牌的最佳时期。与联想与IBM联姻所不同的是,企业的海外收购计划并不在于“走出去”,而是“走回来”,挖掘各自的渠道销售潜力。
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向记者总结了几种获得海外品牌的类型:“第一种,是企业自己在国外注册品牌,然后以国外品牌的姿态对自己进行包装,以增加产品的品牌价值。”
而另外一种“他们去海外收购的多数是二线品牌,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数企业收购的是当地并不强势的品牌,但是把他们引进中国,在中国进行销售,会有很好的效益。”
记者也同时获悉,这些国外品牌的产品通常在中国进行代加工,而代理或者收购他们的企业,很多恰恰是为他们进行代加工的企业。
渠道大战需要多样的产品线
拥有数量庞大的专卖店,同时专卖店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企业很需要高端品牌的支撑。
“其实,我们并不是缺这些品牌的产品技术,因为我们是有能力生产的,我们是缺他们的高端品牌形象。”一位服装企业的人士透露。“现在国内的大品牌,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加盟店和直营店。这些连锁店每个店铺的面积都可以达到400平方米,完全有能力再引进新的高端产品,配合销售,扩大盈利。”
记者了解到,与国外品牌联姻的国内品牌都建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杉杉目前有近3000家专卖店,并已经整合了9个国外品牌进入自己的专卖店销售体系。在鞋类品牌中,奥康目前有近3000家专卖店;红蜻蜓有2600家;而国内第一大鞋业品牌百丽的专卖店,数量也超过3000家,除了代理国外的品牌外,其旗下运作的国内品牌就超过了12个。
“现在,大家吃饭都是在靠‘渠道’!要像电器卖场一样,尝试在销售渠道上引入更多的产品来赚钱。”上述人士透露。
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原因的影响,“从今年开始,服装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外销转变为内销。”这已经成为服装行业销售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影响内销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渠道和多样品牌的建设。
斯尔丽公司副总李东生正在为产品渠道建设而担忧,“终端渠道建设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李东生形容,现在作OEM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是纺织企业“野草期”,而现在国内企业都在发展自己的品牌,是“灌木期”。“建设好的销售渠道,能够迅速提高产品销量,每个城市的消费市场只有那么大,谁能把自己的渠道铺的最大最好,谁就拥有推动品牌发展的先机。”
李东生透露,“现在,质量和资源比较好的地区代理商可以同时代理几个品牌,每个品牌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加获得重视,因此,产品线的设计十分重要。”
此外,现在的品牌都热衷于开大店,据了解,近期一家品牌的专卖店已经开到2000平米,李东生解释:“既然有这么大的店面,引进更能赚钱的品牌自然会成为每个企业愿意考虑的问题,高端品牌也就日益受到青睐。”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