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集团总工程师张显顺:用创新编织缝纫梦想
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工业创新大会上,一批市“创业之星”、“创新之星”受到表彰。他们身上,展现出可贵的创业创新时代精神和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施展才华,倾心倾力,执著一念,取得了骄人业绩。本报今起陆续报道部分先进典型,以飨读者。
在飞跃集团科技馆,由一系列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缝纫机组成的“飞跃军团”夺人眼目。它们曾接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也曾受到业内专家和全球经销商的严格检验。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评价说,飞跃走出了一条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国际上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堪称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典范。这里面,凝聚着以市创新之星、飞跃集团总工程师张显顺为首的研发团队的心血和汗水。
自主培养的“土专家”
42岁的张显顺是飞跃自主培养的“土专家”。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做起,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实践,迅速成长为缝制设备领域的行家里手,还担任全国行业科技委员会和标准化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曾获得全国、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台州市青年科技新秀等荣誉称号。
“技术人员不仅应成为技术型标兵,更应该成为创新型人才。”张显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飞跃要争创世界名牌,打造世界级最优秀的成套缝制设备制造商,我们技术人员就必须走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创新灵感源自市场
在企业中,张显顺积极倡导“创新的灵感源自市场”的理念,带领研发中心一班人,主动贴近市场,搜集最新的市场动态。近几年,在飞跃出国考察的人员中,技术人员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人员。正是这种改变,使企业能及时掌握新产品开发的正确方向,有效避免了产品开发创新的盲目性。在运行机制上,张显顺对新产品开发决策、设计、鉴定、批量生产和服务等环节的内容、程序、方法以及计划、成果、档案等管理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
积极与大院大所“联姻”
在充分发挥飞跃总部及各地研发机构人才、技术优势的同时,张显顺还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缝纫机研究所、北京机电研究院等进行“联姻”,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研究机构寻求合作,大大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适时开发出了一系列“专、精、特、新”的产品。2003年,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张显顺着手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开袋机技术攻关组,并签了“军令状”,承诺在当年的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拿出样机。由于这个产品综合运用了光、机、电、磁、霍尔原件、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而其控制核心采用的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攻关难度非同一般。张显顺回忆说:“那段时间,我们脑子里想的全是怎么攻克难关,困了就在办公室里打个盹,乏了就喝口浓茶提提神,饿了就啃一口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款产品最终如期“诞生”,并在展会上一炮打响,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给年轻人压担子
张显顺善于给年轻的技术人员压重担,给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像高速电子圆头锁眼机、高速电子花样机、高速电子套结机、高速电子钉扣机、自动裤耳机、电脑家用机等高端产品,都是交给青年技术骨干完成开发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营造敢于创新、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张显顺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飞跃宁波研发中心的青年技术团队顶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用了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飞跃芯”,比进口产品性能更优,一下子拉低了这个核心部件的市场价格,更结束了过去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真正实现产品机电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让创新成果及早产业化
在张显顺看来,创新的成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字和样机上,而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化,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如今,飞跃新品产值率已达70%以上,所有产品符合发达国家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债项目、国家火炬项目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取得了700多项专利和CE、GS、UL、TUV等一系列国际认证,在各大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与世界著名品牌同台竞技,毫不逊色。去年,国内的缝制设备企业获得5项全国轻工业科学技术奖,飞跃一家就夺得4项。飞跃不仅成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全国行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还主持制定了一批行业技术标准,发挥了行业领头羊的应有作用。
在飞跃工业园区里,“科技创造未来”和“创新引领飞跃”两条标语十分醒目。张显顺说:“这12个字已经成为飞跃全体技术人员的座右铭。在飞跃迈向世界领先的征程上,还有很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科技创新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