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里的秘密
一位外国人,收藏着与中国古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服饰,这不仅成就了她一生的事业,也让她在“物”的后面看到了一段精彩的历史与文化。
琳达·瑞格华兹在一家专营中国及英国瓷器的古董店做助理。在当助理的日子里,琳达跟着老板学了不少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知识。某日,店里新到了一批瓷器,当她打开一箱康熙瓷器时,发现用做包装材料的是几件老旧的袍服。她向老板问起关于那些古袍的事,得到的答案是:“只是几件来自中国的旧衣裳,如果你喜欢随时可以拿走它们。”即使那几件老衣服已残旧不堪,却难以掩盖上面拥有过的精致华丽的刺绣图案。16岁便在伦敦不同的时装设计师门下当学徒的琳达,马上意识到这些“旧衣服”,会是她设计服装时最好的灵感来源。
20世纪90年代初,制作精良的中国明清宫廷服饰走进了琳达的视野。琳达发现这些服饰,不能再以“美”或“精致”这样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因为它们的身上隐藏着许多比“精美”更有意思的秘密。
琳达藏有一件清雍正年间造、为夏天穿的“石青纱绣八团金龙女装单褂”,这是当时为朝廷内宫位高的嫔妃在皇帝面前出席庆典时所缝制的,夹褂沉实的纱面突出了以平金绣成的金龙,周围以红、黄、蓝、白、青色绢线绣上圆补内的彩云平水。琳达买回这件夹褂,应该说是极为幸运的,整件衣服毫无改动的原装剪裁、保存得丝毫无缺的状态在今天看来实属难能可贵。夹褂多穿于前胸开衽、有马蹄袖的黄色袍外面,是位高嫔妃方可穿的三种装束之一,完全按照《皇朝礼器图式》中指定的设计制作的。
琳达收藏的另一件外衣是外夹缂丝,内缝貂皮的夹褂,属宫中妃嫔平日或庆典时都可穿用的装束中的第二种款式。这件夹褂织有八团花形牡丹圆补,下幅织有八宝立水,这件夹褂不属正式的朝服,圆补中有百花围绕牡丹,石青实地上又织有花卉折枝和蝴蝶,且内面还有原本的貂皮里子,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其他品质相似的御用日常外衣现都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琳达后期的收藏了一件清咸丰缂丝十二章皇帝吉服龙袍(185l~1861年),这是她的钟爱之物。整件龙袍乃是使用各种刺绣手法中难度最大也是最为精细的“缂针绣法”制成。龙袍上在象征皇权的黄底之上绣有九龙十二章图案,十二章由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图案组成,象征皇帝的十二种德行,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的标志。而九条五爪蟠龙则盘踞于祥云中,对称地分布于龙褂周身。在等级森严的清官之中,只有皇帝、皇后,以及地位最高的皇妃才可以穿着此类服饰,而这一件则更是为皇帝量身定做的龙袍。
服饰在中国古代是代表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清朝,对服饰的颜色有明确的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此外,对于文武百官还采用了“章补”制度,即在文武百官朝服的胸前和背部各加一块补子,以示等级。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当时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么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