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广交会遭遇“寒流”之反思
实际上,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目前正集体遭遇重挫,一些企业把他们正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三率两价,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迭创新高、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
陈德铭:“一些法律法规的变化,劳动就业者的收入的提高,对成本的影响,这些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后,对企业的出口是有些影响的。”
美尔雅集团董事长杨闻孙:“已经连续好几年了,每年这一块汇率、退税以及银行利率提升,劳动力成本这一块,可能每年我们整个集团来说损失都接近两千万元,也就是说我的生产量还是这么大,出口量还是这么大,乃至在增长,两千万元就蒸发了,应该说出口的这个利润空间现在已经被压缩得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了。”
最近几个月,我们的记者相继到中国出口企业最集中的广东和浙江进行了调查,发现最近一两年以来,出口企业的生存状况日益艰难,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倒闭。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百分之二十的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在人民币升值、银行利率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挤压下,出口企业今年遭遇到困难,在广交会上,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外贸形势的这种变化,客商数量减少,成交额增速下降,而在广交会设立的进口展区,记者却又感受到另外一种气氛。
在每年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中,美国商人的数量一直位居前列,在今年的广交会进口展馆里,美国展区同样是最醒目的,然而记者转了一大圈,却奇怪地发现,在进口展馆参观、询价的几乎都是外国的采购商,很少能够见到中国采购商的身影,而满眼所见到的都是电子产品、厨卫用品等等,并没有看到什么高新尖的技术和产品。
美国参展商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都是在美国洛杉矶生产的,这些展品也都是从美国不远万里运过来的,不过在这位参展商的名片上,记者却发现,其实这家公司在中国的浙江也有工厂,而在香港展区,这位参展商则毫不忌讳地告诉记者,其实他们的工厂就在广州,往年的广交会他们都是在出口展馆,今年刚转移到进口展馆。
进口展馆的参展商们都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们看重的其实只是广交会这个平台,而目标客户并不是中国的采购商,而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
广交会的正式名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可我们看到,一些外国厂商却借这个平台,用自己廉价的产品与中国企业展开了竞争,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很多敏感的外国采购商认为,现在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不过,对重重压力,国内出口企业也想出了不少对策,在广交会上记者有了不少新发现。
以前杨小平和骆凯一家人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衣服做得更好,然而现在他们却要操心更多原本不擅长的事情了,比如汇率、保值等等。
事实上,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参展商和采购商谈判的焦点除了价格,现在又多了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汇率,由于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近年来持续大幅贬值,中国的出口企业损失惨重,在广交会上,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订单开始采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
除了尽可能说服买家用相对坚挺的货币进行结算,为了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出口企业还普遍缩短了报价周期,一旦用于结算的货币贬值,出口商就会提高报价,保障利润空间不缩水。
在缩短报价周期的同时,企业又开始想办法缩短产品的交货周期,避免时间过长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
除了想办法控制汇率风险,在生产环节上,企业也更加地精打细算,尽可能的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