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藻战提前打响 污染在水"根源"在岸(图)
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导致江苏无锡500万人无法正常用水
今年来得比往年早环保部门表示将全力保证居民饮水安全
中新浙江网4月30日电 前日,有消息从江苏省环保厅传出:“太湖蓝藻发生的面积、频率以及藻密度峰值都与正常年份水平持平,目前未出现大面积暴发的现象。即使大面积暴发,也能全力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这无疑让“太湖水边”长大的人,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
今年2月始,江苏省就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太湖蓝藻生长情况,每天组织对无锡太湖小湾里、沙渚、锡东三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引江济太”调水通道和出入湖河道水质进行加密监测。
然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也强调,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他也不无担忧地表示:“太湖2008年仍有可能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
蓝藻治理,症结何在?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太湖南岸和西岸实地调查。
去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导致江苏无锡500万人无法正常用水,人们对此记忆犹新。对生活在中国这个第三大淡水湖南岸的浙江湖州人而言,蓝藻并不陌生。由于近期太湖南部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湖州随即进入聚光灯下。
蓝藻常有市民司空见惯
湖州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25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州市白雀乡小梅口,这是太湖边的一个渔民聚集区,也是今年太湖最早出现蓝藻的区域之一。几户渔民正坐在岸边修补渔网,渔船则停靠在他们身后。多年来,他们一直依靠在太湖里打捞鱼虾为生。
记者发现,在船只旁边的水面上,聚拢着一些蓝藻,看上去绿油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光,像绿色的油漆。记者把手伸入水中,感觉有点黏,再把手拿出来时,手上好像涂了一层油漆。
对于这些被称为太湖“皮肤病”的蓝藻污染,渔民老周觉得习以为常。“这些年来,这里的蓝藻每年都是这样,泛滥成灾了。”老周告诉记者。水温升高使得蓝藻更易生长,这对当地人来说已是常识。他说,最严重的时候,水面上的蓝藻有四五厘米厚。“10月份蓝藻最多的时候,我打鱼用的网子上都沾满了蓝藻。”老周指了指他手上的渔网。而在7月、8月份,一些蓝藻死亡腐烂,臭气熏人。
随后,记者坐车沿环湖大堤往湖州下辖的长兴县夹浦镇方向走去,绿色——蓝藻的标志色,又一次进入视线。在湖边的芦苇旁,聚集着大片大片的蓝藻。
而在与太湖相连接的一处河道口,蓝藻已经繁殖成片。一位路过的村民说,他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太湖水,但如今,“太湖的水污染那么大,谁敢喝啊。”村民对蓝藻之害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们村,吃的是山上引下来的水,不能再靠湖吃湖了。
而在河道与太湖口连接的闸门内,水面上浮着大片的蓝藻。村民介绍说,闸门用以防洪,一旦太湖湖水上涨,闸门就会关上。由于前几年倒灌的湖水带着蓝藻,河道干脆就封了,但闸门内水塘里的蓝藻却越积越多。
不容乐观的是,太湖蓝藻开始影响到湖州内河的水,因为太湖的水带着蓝藻倒灌进了内河。在湖州市区的内河,记者发现了大片蓝藻的踪迹。在市河,绿油油的蓝藻在水面上漂浮。但当地人对此司空见惯,悠闲地在河边的凉棚下喝茶聊天。而在该市城西自来水厂所在的西苕溪河,记者也发现了一些蓝藻。
太湖“患病”“渔民上岸”
湖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周建明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州市南太湖蓝藻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湖州而言,太湖北岸的无锡饮用水危机直接促使太湖南岸的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