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时代:刺激A股价值“中枢神经”
股改已经走过了三年,当“锁一爬二”的阶段渐渐成为过去,真正的全流通时代也已经越来越近。
面对这一情况,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价值中枢将如何变化?一位行业研究员认为,这是目前行业内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估值水平逐步向下
真正实现全流通后,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将逐渐向下移动,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过去的估值水平是供给较小的情况下,对流通股的估值水平。而在全流通的情况下,业绩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短期内股票供给增长,必然会给均衡估值水平带来向下的压力。”一位金融行业研究员这样解释。
他认为,A股市场除了享有高增长所带来的溢价外,还有一种供求溢价,即股改前较多的资金面对着较小的市场规模。而这种供求关系的陡然变化,对估值水平的压力更大。另外,由于H股的估值更趋理性,也将对A股市场的估值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这种影响也会因为两个市场的逐步连通而加强。
作为金融行业研究员,他也同时从行业的角度指出,相比较而言,对一些具有高成长性板块的估值溢价肯定会超过规模已经很大的金融板块。目前,整个金融板块在上证综指中所占的权重比例仍非常大,加上股改后上市的中国石油(601857.SH),对股指的影响力会更大。而这些板块和个股的估值溢价能力并不高,因此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
太平洋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郭士英也认为全流通之前的A股估值水平有些偏高。在他看来,这和市场一直担心的“大小非”解禁直接相关,虽然“大小非”的持股成本非常低,但市场认为“大小非”的减持压力比较大,本身就是因为A股的估值高。估值越高,减持压力越大。可以想象,如何估值合理甚至偏低,即使有“大小非”减持,也会成为很多资金争相吸纳的筹码。
郭士英同时认为,目前A+H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监管层也正在积极推进境外蓝筹到境内上市,这都将导致A股估值逐渐向国际化市场靠拢。
而东海证券行业研究员王万金认为,第一步是A股市场的估值与其他新兴市场的估值逐渐趋同。目前主要是国家间的基本面仍有区别,因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更高。
“不过,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有周期性的,快速成长期也不会无限持续下去,因此从更长期的角度看,价值中枢也正在逐步下移。”郭士英指出。
全流通反促价值提升
全流通后,很多上市公司纷纷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开始考虑或已经实施了整体上市。王万金认为,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获得流通权后,也在考虑如何通过提升公司业绩来支撑股价。
而早在一年之前,已经有分析人士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平安证券当时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在股改之后的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的股权价值一方面获得了“流动性溢价”,另一方面部分丧失了“控制权溢价”。
“流动性溢价”的获得,使得大股东可以通过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享受“流动性溢价”带来的资产增值。无论是整体上市,还是资产注入,客观上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实力与盈利能力,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为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同时,也使得股东价值直接表现为股东的财富,大大增强了控股股东特别是民营企业大股东释放业绩以推升股价进一步享受资产增值的动力。民营上市公司的私有产权,比公有产权更能激发上市公司释放业绩的动力。而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发挥私有产权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努力提高和释放经营业绩,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