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遭遇“示众”尴尬 发力美国疑为新噱头
李亮曾在3月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PPG美国分公司的员工数量将不超过30人,所售卖的服装产品全部来自其国内的供货商。当时,李亮表示PPG美国分公司将于3月底开设,而最近的消息则是,PPG美国分公司将于5月开业,目前李亮正在美国筹备新公司的开业事宜。
在欠款官司纠纷不断冒出的眼下,PPG于此时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打算进入从不缺乏新商务模式、服装网销市场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令人回味。在中国服装网络直销市场逐步形成,乃至壮大的眼下?开拓直销网站竞争充分的美国市场难道要比开拓中国市场更容易﹖
对此,曾有分析人士表示,PPG此举是以PPG创始人的美国背景,将中国作为服装制造基地,利用B2C网站进行美国分销,这样有可能创造一个继阿里巴巴的B2B外贸之后,开启一个成功的B2C外贸市场。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PPG作为单个品牌的直销企业,销售的都是PPG牌或PPG拥有品牌的产品,与阿里巴巴借助国内强大的制造能力推销新商务模式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美国市场可能需要像阿里巴巴这样便宜、便利的渠道去寻找中国的代工企业和供货商,但却不一定需要PPG品牌的服装。
而在具体的市场运营中,如市场推广,PPG拓展市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广告费用,用于培育公众对其品牌服装的认知与忠诚,进而点击其销售平台网站购买产品,就像其在国内市场最初所做的那样。而这,使得其不具备阿里巴巴海外获得成功的优势点,由于阿里巴巴最初发展起来的业务模式是依靠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为海内外商家搭上便宜、高效率的交易平台,它的客户多是商家且客户群相对较窄,因此,阿里巴巴并不需要在媒体上花费大量广告费用用于市场推广,它的优势在于抓住了中国制造的海外吸引力,这为其节省了大量推广成本。
但PPG要进入既不缺乏服装品牌及直销品牌、目前也不缺乏低价服装产品的美国市场,则要困难得多,按照PPG的模式,它首先得准备大量广告费用用于品牌在美国市场上的推广。其次,它要在产品设计生产上达到能与美国品牌竞争的水准。再者,它将面临比国内市场激烈得多的网络直销竞争。最后,它将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低价工厂的竞争(PPG是没有工厂的,它产品的制造成本将更高)。从这些方面看,很难说有哪一条PPG具有优势,甚至就中国服装品牌而言,除了做些代工市场的,能将品牌打进美国市场的,几乎没有。
由此,对于PPG想要在美国等海外发达市场获得成功,怀疑声多过信任的声音。而考虑到PPG最近所遭遇到的麻烦,坊间也有一些极端言论出现,此次拓宽海外市场或许是PPG与国内供应商不和的结果之一,“它想引起更多国内服装供货商及投资者注意,尤其是那些生产外贸商品的企业。考虑到此前PPG与供货商及合作伙伴间的不愉快,PPG需要制造新的‘利好’来激发合作伙伴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