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隐形的翅膀:200多亿金融资产
“我现在就是一个项目经理。”2008年1月,他对《中国企业家》说。现在,雅戈尔的服装主业由李如成胞弟李如刚负责,李如刚也是雅戈尔的创业元老,房地产板块掌帅者为职业经理人蒋群,惟有投资业务李如成亲力亲为,搭档中有他的独生女儿。
浙江有一个企业家与各省官员之间的圆桌会议,李如成每年都收到请帖,几乎从来不去,2007年参加了。去四川,据杭州商界的某位人士说,李如说了句颇不像他风格的话,“我拿了100亿,专门到这里谈投资!”
据李如成于2007年10月27日在集团第三季度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雅戈尔投资将“重点投资资源型、创业型、产业带动型企业及拟上市公司,探索与金融合作的可能性,带动社会资金,逐步形成私募格局,争取打响中国PE品牌。”
在他的规划中,雅戈尔不会在风险投资方面涉猎太多,而是将绝大部分资本去做一些Pre-IPO项目。“很多不错的公司,比如一些科技型的企业,他们都是专注科研的,对资本市场不太了解。我们进去以后,把他们作股权的重组与改造,然后上市。”事实上,在资本市场高溢价的背景下,能够短期获利、风险较小的Pre-IPO领域已成为本土PE竞逐的热土。如果说10年前投资广博、宜科、宁波商业银行、中信证券的成功是无心与运气的成份居多,那么雅戈尔现在的投资思路跟市场上的其他PE力量相比,并看不出新意与独特个性。
但从雅戈尔公告的投资清单来看(参见本页附表),实际雅戈尔2007年投资的产业企业并不多,除了年底宣布收购跟主业相关的Smart和Xin Ma,雅戈尔惟一一笔产业投资是以3亿元投向主营业务产品为摩托车仪表、汽车仪表和纸产品的上市公司——黄山金马股份,大额投资仍流向曾获利最多的金融领域,其中以3亿元申购南方稳健成长基金,以1.8亿元投入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最大手笔是在2007年11月以35.88亿元认购海通证券非公开增发的1亿股。李如成自言将集中火力做的Pre-IPO项目尚无公告(山西阳光和杭州创业软件公司因数额过小而没进入公告中)。而在雅戈尔曾证明自己具有盘活国有资产高超技巧的战场(如广博、宜科项目),2008年机会已大为减少。
据李如成对《中国企业家》透露,雅戈尔在2007年年初变现的中信证券部分股权,最初目的是投资云南铜业,云铜答应给雅戈尔8000万股,但后来对方改变主意,雅戈尔的计划中断,“当时投了就不得了,至少能翻6倍。”李如成说。
海通证券是雅戈尔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股权投资,也是业界对雅戈尔投资行动中最有争议的一起。中信证券分析师李鑫认为,“虽然海通证券目前市场价格44.79元,(雅戈尔认购的)增发发行价格较之是80.11%的折价,但由于增发股票锁定期为12个月,期间证券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且海通证券目前已流通的股票占比仅为2.84%,12个月后面临较大流通压力。”
国信证券分析师方军平则对《中国企业家》说,证券行业是雅戈尔相对陌生的行业,“海通证券不是雅戈尔有能力可以控制的,因为证券公司的业绩,谁都说不好。没有理由让投资者相信雅戈尔有这方面的能力。”
“投资不是炒股票,不能说只看一年的,要看趋向。我就把它放在那儿,等待机会嘛。”李如成这样回答质疑,他认为投资海通的成本并不高。
“在我来看,雅戈尔会慢慢梳理和调整他的投资方向。”宁波民营企业商会秘书长黄江伟说,“企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最先是逐利,什么赚钱什么来,最后他也会发现有所为有所不为,会把投资方向、从某种角度在一个大的方向上框定。”
面对《中国企业家》,李如成也说了类似的话。
黄江伟进一步分析,分析者单看数据看不懂、看不明白中国的好多现象,“李如成在投资上的判断一定是多维的,拍板时一定综合了多种因素,不会单凭数据来判断。你把雅戈尔曾经的机会放在金融学教授面前,他未必会操盘出一个现成的李如成。实践出真知。”
谦和的外表下,李如成有一个坚硬的内核,多年来实业的一帆风顺培养了他的自信,他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数次逆风而行上。“他能很快建立对别人的信任,但要很长时间才会考虑听取别人的建议,在投资方面一直独立思考。”某家财务咨询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家》。
李如成还是想在投资方面搭建起一个精良团队,而不是靠他单独决断。他承认,整个2007年,他在寻找投资人才上花了很大精力。但他拒绝透露具体进展。
投资界很多人都愿以“观望”来表示他们对雅戈尔的态度,在预测它未来的投资业绩时出言谨慎。国信证券的方军平说:“雅戈尔做投资才多长时间呀?就跟一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你就说他将来能当皇帝,这太荒谬了。”
实业再发力
当雅戈尔在资本市场风头正劲时,相熟的金融业专家曾给李如成提过类似建议:放弃纺织、服装——遭到李如成拒绝。
“雅戈尔通过金融投资获利最多,但未来我倒认为他应该侧重产业投资。特别是产业和金融投资的组合。”世纪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阎同柱说,“实际上是一种类PE的方式,通过购并、整合、收购,提升价值。”
在上一轮多元化潮时,李如成就不曾放弃主业。1997年,是雅戈尔与同行的分野,大批纺织服装企业有感于主业利薄,又需要为手中的钱找出路,纷纷走上多元化,例如杉杉开始投资铜箔材料、热缩材料等高科技项目,李如成则不同,最初投资仍围绕主业,例如广博、宜科以及贸易公司,与纺织、服装厂都有业务往来,而投资商业银行和券商只是作为调节主业资金余缺。
黄江伟说,“如果雅戈尔愿意,它是最可能改变中国服装业格局的力量。李如成在服装行业浸泡了这么多年,他对里面的门门道道,跌宕起伏,看得太清楚了,现在又有强大的资本支撑。(整合海外资源),非他属谁?”
当在投资上花费太多精力,收益已远远超过实业收益时,再回到辛辛苦苦的制造业需要勇气。李如成在2007年6月向《中国企业家》表露的对实业悲观的情绪无疑是真实的。在服装企业营销成本、物流成本越来越高、竞争加剧、利润趋薄的情况下,用老打法在服装业鏖战,雅戈尔的确很痛苦。该开的店开了,该推的品牌推了,该有的价位有了,但雅戈尔始终只是一个服装中档品牌,向上很难,想下走就得打价格仗。雅戈尔在前几年被迫搞“金色雅戈尔”、“绿色雅戈尔”,就是希望借此突围,但市场对这些概念认同度一般。
但是,业界与同行的新打法给了李如成冲击。
一个是PPG的崛起。2007年,宁波服装协会开会时,这三个字母频频出现在传统服装业大佬口中。过去宁波服装企业都讲网上销售的缺点,认为简直不可能,PPG出现后原来的反对者也动心准备开拓网上市场。但他们忽略了PPG的成功不仅是利用网络,而是做了减法,衬衣款式、色彩单一,男人比较“懒”,不太在意逛店的乐趣,价位又比较便宜。不过PPG毕竟提醒他们,纺织服装产业也可以“做轻”。雅戈尔以衬衫起家,苦心经营20多年,2006年衬衫的销售额才达到8.7亿,而PPG用了2年时间就做到10亿元(PPG预计的2007年销售额额)。
还有百丽。它从制造业脱胎换骨,十余年时间建立了近4000家零售店,通过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推广、分销和零售的一体化业务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控制供应链,毛利率高达63%.2007年5月在资本市场龙门一跃,市值超过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