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涨盼退税回调 纺织行业面临大洗牌
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降低、加征出口关税……面对密集的政策调整和环境变化,纺织企业现实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他们是否还有更强的承受力?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纺织企业正在经历着难熬的日子,出口企业都纷纷把2008年看成是多事之年,一些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已初显疲态。在第103届广交会期间记者发现,到流花路纺织服装、鞋帽展馆的海外采购商人数远远少于前往琶洲机电等产品展馆的人数,尤其是欧美外商大大减少。一位参展商说:“2008年,纺织企业不比谁能赚钱,比的是谁能撑得下去,今年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洗牌的一年。”
人民币升值寒流来袭
记者和前来参展的纺织服装企业一接触,就感受到人民币升值对纺企带来的寒意。交谈过程中,纺企人士向记者大倒苦水。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被纺织企业看成是出口业务的分水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64.4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7%。
湖北美尔雅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罗惠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提高了,他们准备涨价。但他们又有些担心,因为老客户是可以接受的,而新客户接受起来有难度。她告诉记者,虽然在国内美尔雅依靠品牌取得发展,但是用自己品牌出口的产品份额还很少,大多是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她透露说,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情况都差不多,今年的出口压力很大。
记者获悉,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还是1∶7.6,而现在已经是1∶6.9了。对于每年出口上亿元的企业就是上千万元的损失。由于对于下一步的汇率变化很难判断,厂商都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的办法。
罗惠告诉记者,他们只打算签两份订单,这样就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因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不明朗也不稳定,如果签长期合同担心损失会更严重。
中小企业生存压力最大
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同时,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通胀背景下的原料成本在提高,油价上涨背景下的运输成本也在提高,对此纺织企业都在考虑涨价,但是和国外客商谈判有压力,出口价格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加广交会的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普遍认为,中国的纺织行业正在经历洗牌,一些中小企业会在这轮洗牌中被淘汰,而在这一过程中挺过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空间。
青岛喜盈门集团公司业务经理周建刚则告诉记者,今年广交会的成交量预计只和去年持平。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变化、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等。而企业产品价格又不能提得太高,所以今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有可能会流失一部分小的合作商。
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他在广交会发现一个现象:以前国外客户来广交会整个展馆都要转遍,但是现在国外客商来了,几乎都集中在一楼、二楼,三楼、四楼很少再去,原因是三、四楼都是一些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由于那些企业品牌影响力小,价格方面也不见得比大企业有优势,所以外商会直接和大企业谈业务,因此中小纺织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
欧美采购商难得一见
本届广交会无论是参展商还是展位数都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但流花展馆的纺织服装展区人气并不旺,甚至有参展商告诉记者:“一天都没看到一个美国人。”在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遇到了巨大难题,一位服装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30年来纺织服装业最困难的一年。”“提价是一件很敏感很复杂的事情,谁也不敢轻易提起。”佛山某纺织企业老板介绍,虽然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很低,但目前提价也不现实。他说:“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而且现在服装纺织市场已算相对饱和,你提价就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