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印花工艺及材料简述
静电植绒印花工艺是立体印花工艺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将高强度的复方树脂粘合亮剂用包含所需花位的丝网转印到承印物表面上,再让纤维绒毛通过数十万伏的高压静电场带电。使绒毛垂直均匀地飞速“撞”到粘合剂上,在面料表面“铺”上一层绒毛,再经高温固化成型。它被广泛应用于沙发面料、包装盒、鞋面料、装饰装潢、玩具、工业电器件保护等方面。将绒毛覆着在物体表面上,不受被植物形状、大小的限制,植绒工艺印制的产品立体感强,颜色鲜艳,手感柔和,不脱绒耐磨擦。棉布、丝麻、皮革、尼龙布、各种PVC、牛仔布、橡胶、海绵、金属、泡沫、塑料、树脂无防布等等都可印制。
植绒所选用的粘合剂对印染后加工业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粘合剂分为外交联型粘合剂和自交联型粘合剂。外交联型粘合剂在其分子中含有羧基(-C00H)或酰胺基(-C-NH2)、氨基(-NH3)等能与外加交联剂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的基团。成膜时可与外胶联剂反应形成网状皮膜,从而把绒毛固定在基布上。
选择粘合剂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坯布及绒毛黏结力大;2、植绒后手感柔软,表面成膜性适当,以利于植绒;3、黏度适中,以利于在坯布上喷、涂、刮;4、化学稳定性好,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和耐洗涤性;5、操作方便,使用时加入少量黏度调整剂即可调整黏度;6、无毒无害,不易燃烧。
五、光敏变色印花
光敏变色印花亦称感光变色印花,早期的光敏变色印花是用光变染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染料结构发生变化,呈现不同的色泽。例如,染料A是无色的,经紫外线照射后,分子开环变成菁结构的染料B,呈蓝色,当染料B再暴露于可见光中又会重新转变为无色的染料A。
现在采用微胶囊技术把光变染料包覆于胶囊中,一般粒径为1-10微米,用微胶囊包覆后的光变染料,其耐光牢度大大提高。目前光变染料已发展到有4个基本色:紫色、蓝色、黄色、红色,这4种光变染料其初始结构均为闭环型,即印在织物上没有色泽,但在紫外光线照射下可以变成紫色、蓝色、黄色、红色。所谓光敏变色从一种色泽变为另一种色泽,是在印花色浆中把光变染料和一般色涂料拼混后–起印花。例如用光变染料红与涂料蓝拼混后印花,在织物表面呈现蓝色,在紫外光照射下则变为蓝紫色。
六、热敏变色印花
热敏变色印花亦称感温变色印花,早期的热敏变色印花就已采用了热敏变色染料加工成微胶囊后,印制到织物上去,它有可逆和不可逆两类。不可逆的热敏变色染料一般作为温度检测指示。用于纺织品上一般都为可逆的。按其结构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有机热敏变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它是由隐色染料、显色剂和增感剂(减敏剂)三者所组成的。
隐色染料是一些结合质子能显色的物质,像内脂类、戊金胺类等化合物,在变色体系中作为供电子部分。显色剂是一种可释放出质子的释酸化合物,像酚类、羧酸类、卤代醇等,即为吸电子化合物。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的变色体系要在特殊的溶剂内才能达到变色效果,这种溶剂的熔融体对染料和显色剂都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并能增强体系对热的灵敏性,故称为增感剂(减敏剂)。增感剂一般为可熔融的高级脂肪醇、脂肪酸及其酯、芳烃及其醚和酯类化合物,并直接决定变色温度。
目前,热敏变色染料已发展到15种基本色,并且各色都能相互拼混,色谱齐全,也可与色涂料相互拼混,因此热敏变色染料不仅可以由有色变为无色,也可以由一种色泽变为另一种色泽,变色的温度停留时间也越来越灵敏,由原来的变色停留温度大于10℃,发展到现在变色的停留温度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