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价格大起大落 栽桑养蚕也要学会“抄底”
现在“抄底”正当时
吴海平提醒广大蚕农,在蚕茧行情低迷时要理性对待,不能轻易动摇养蚕积极性。
相对其他蚕茧产区而言,我省的蚕茧后加工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全省每年8万吨左右的蚕茧产量仅能满足企业50%左右的“胃口”。因此,蚕农不用愁“卖茧难”,增效的出路在于生产“优质茧”。去年行情如此低迷,淳安、缙云等地的优质茧均价仍达到1050元/担,比全省均价高100多元。因此,趁着蚕茧行情处于低位,广大蚕农要抓紧桑地的培肥管理,走高起点、规模化、生产优质茧的道路,争取今年打一场翻身仗。
像邵宝娥这样“看去年行情,种今年庄稼”的做法,几乎是农民的普遍选择。表面看是市场价格因素在指导农民生产,实际上农民仍处在滞后盲从状态,好比是“昨天下雨,今天打伞”,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往往需要一年半载,庄稼长成了,市场也变了,增收的愿望往往落空。这一做法还导致不少农畜产品的种养面积、产量、价格走进了一个周期波动的“怪圈”。蚕茧行业所谓的“三年规律”,正是这种做法在推波助澜。
吴海平说,在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的操控下,农民不仅要看着市场种庄稼,更要看懂市场种庄稼。无论是蚕茧、猪肉还是炒股票,道理都是相通的,在行情上涨时不要轻易“追涨”;在市场行情低迷时更要保持理性,学会“抄底”。
作者:嵇哲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