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价格大起大落 栽桑养蚕也要学会“抄底”
养蚕?还是不养蚕?春蚕生产开始了,湖州市练市镇新华村农妇邵宝娥还是举棋不定。3年多来,忽上忽下的蚕茧收购价格让这位养了一辈子蚕的老蚕农连呼看不懂。
暴涨之后是暴跌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蚕茧行业有一个所谓的“三年规律”,即茧丝价格每三五年左右就出现一次波峰或者波谷。在邵宝娥眼中,就是养蚕收入有两年高了,接下来几年就会低落;低落了几年,又会再过上几年好日子。总之,明年行情怎么样,看看前几年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
但这个连普通农妇都知道的“规律”近两年突然“失灵”了。2005年开始,茧丝价格走出持续多年的低迷行情后突然“发飙”:白厂丝价格从2004年初的每吨17万元猛涨到2005年3月上旬的34万元。但高位运行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泻千里。经历了2007年的低迷行情,目前国内白厂丝现货价格在18万元左右,又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
经历了短暂而突兀的波峰,茧丝价格似乎再次进入波谷。据省农业厅经作局统计,2007年蚕茧生产效益严重下滑。全省全年平均茧价跌至920元/50公斤,而2005年和2006年的价格分别是1067元和1346元;养蚕户均收入从2006年的4000元降到2585元。据海宁市农经局对9个乡镇35户养蚕户的调查,按每工劳力40元报酬计算,平均每养一张蚕种亏损54.30元,每亩桑园亏损165.8元。
暴涨暴跌为哪般
造成茧价暴跌的直接原因,主要与近几年丝绸行情大起大落有关。2006年,茧价创历史新高,最高价达2000元/担,丝价也攀升至36万元/吨。茧丝价格非理性上涨抑制了丝绸的出口和消费,导致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茧丝价格下滑,最终影响到蚕农收益。
低迷的茧价行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蚕农的种桑养蚕积极性。记者从省农业厅经作局了解到,从目前冬春桑园改造进度看,今年计划面积为8.4万亩,而去年达12万亩。反映在蚕种预订上,2008年春蚕订种量不到90万张,2007年则达到102万张。特别是嘉兴、湖州等老蚕区减幅更大,如桐乡市已完成2008年春蚕订种任务,总量比上年减少15%。
针对蚕桑生产这一现状,省农业厅经作局副局长、首席蚕桑专家吴海平分析,最近两年蚕茧价格的大起大落属于非理性的震荡,养蚕效益跌入低谷只是暂时现象。从全国蚕桑生产形势看,江浙等沿海省份老产区产量稳中有降,广西、云南等近年新发展起来的蚕茧产区产量并不稳定,去年由于气候等原因,全国除春茧增产,夏秋茧普遍减产,导致目前市场上高品位茧丝紧缺,加工企业原料并不宽裕。从价格走势看,去年丝价维持在每吨16.5万元至21万元的低位,现在几乎没有下滑空间。可以说茧丝绸市场从现在开始慢慢进入复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