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科学认识汇率实现“升值繁荣”
本币持续升值通常会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然而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都曾面临更大的本币升值压力,但仍实现了“升值繁荣”。为此专家提醒广大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只有科学认识汇率,才有可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升值繁荣”。
出口国别多元化策略不应是着眼于短期汇率波动的投机行为
从出口的国别结构来看,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对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将因为人民币汇率相对非美元区货币的相对贬值而有所对冲。自从2007年10月份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就开始不断下滑,从2007年10月份的13.5%,下滑到11月份的12%、12月份的6.8%、2008年1月份的5.4%,一直到2月份的-5.2%,3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出现反弹,为16.3%。与此相反,2006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等非美元区国家的出口则快速增长,2008年3月份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额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4.7%。当然,伴随着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与此相关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也呈现增长趋势,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主任于润教授为此指出,改变出口的国别结构是化解短期汇率压力、寻求新的比较优势的途径之一,但不应是着眼于投机的短期行为。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本来就已亟待走出低水平竞争的老路。他说,金融全球化环境中短期内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已成为常态,我国出口企业对此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更多地关注中长期的汇率走势。面对短期汇率变动,我国出口企业可以调整出口国别市场、也可向国内市场转移;面对长期汇率变动,我国出口企业则需放远眼光,加速产业升级,加大海外资本输出力度,在调整中积蓄实力、图谋长远。
只有国内产业升级才能应对长期汇率波动实现“升值繁荣”
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张二震教授也强调,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我国企业大可不必惊慌,日本、韩国、台湾企业的成功先例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从1985年至1989年,韩元升值了25.3%,新台币升值超过50%,但韩国和台湾都创造了经济繁荣。战后的日本经济起飞后,日元开始大幅升值,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期日元兑美元从360:1一度升至最高时的86:1。面对日元升值压力,日本坚持“贸易立国”的国策,不断地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根据“雁行模式理论”,进行海外资本输出,保持持续顺差,从而创造出“升值繁荣”的奇迹。中国有比日本、韩国更大的国内市场支撑,更有利于走向“升值繁荣”,也更有余地防止经济泡沫。
张二震说,现在我国出口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尤其是轻纺,当然也不乏高新技术企业,比如说在苏州,但是它们大多数仍是以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的形式出现,主要依靠的还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之又少,因此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成了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阶段,如果能够抓紧时间,利用本币升值的机遇扩大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那么在汇市的惊涛骇浪中就能占据先机,争取主动。
张二震特别强调说,改造传统产业并不是说就要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要利用高新技术更加充分地发挥我们的优势,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行跨国经营,从而使我国经济获得健康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但出口受到冲击也相对更大,产业升级的任务更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