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纺企多点拆招应对汇率风险
4月10日,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冲破7.0大关。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纺织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出口纺织企业积极采取缩短报价有效期、争取非美元报价、灵活运用金融工具等多种方法来应对汇率风险。
据了解,国外进口商一般不直接面对终端市场,他们分批给下游的经销商,账户多以美元结算,因此更倾向于使用美元。而且,在本国货币兑美元升值的预期环境下,他们也更乐意使用美元支付。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用欧元进行结算,如果客户坚持要使用美元,则将对报价的有效期限定在3个月内。
一位纺织出口商表示,现在企业签订单都是尽量缩短报价的有效期。以前正常情况下1-3个月报一次价,现在缩短到10-15天,也就是和客户约定报价只在10-15天内有效,期满再根据实际汇率调整价格。
此外,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外贸合同中加注有关条款,例如规定若遇汇率变动超过一定的幅度,另行商议价格或各自承担相应的约定风险。
不过,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改变结算方式也并非如想象的那样简单。一些企业表示,货币结算涉及销售市场调整问题,还要与国外进口商讨价还价。另外,目前中国国内银行多币种结算手续也比较复杂,不易操作。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想方设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减缓“升值冲击波”的努力更令人关注。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沈志敏表示,目前凯喜雅通过购买银行的金融避险产品来规避升值风险。
南海纺织出口有限公司谭先生表示,出口纺企目前多运用汇率方面的金融工具管理风险。具体可利用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权、汇率期货等金融工具固定成本或收益来规避汇率风险。
现在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远期结售汇的方法,企业可以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外汇收支提前敲定汇价。据了解,结售汇业务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续费,只需要申请企业提供交易额3%的保证金。只要结汇价格高于预期的升值幅度,就可以成功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此外,部分出口企业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现象境内的外资银行借一部分美元贷款,以期人民币升值后用较少的人民币购汇还美元贷款。这种做法相当于提前“结汇”。虽然美元贷款利率很高,但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可以抵消美元较人民币利率高而带来的损失。
当票单的金额比较大,并且是以较长的远期信用证支付时,部分企业选择尽量将结汇时间前移。比方说,如果收到的是6个月的远期信用证,可以在进口方开证银行承兑后,先让银行贴现,期限6个月,再规定一个利息额。这样可以把获得的信用证金额按即期汇率换算为人民币,存入银行做半年期定期存款。6个月后收到开证行的美元用于归还贴现的本金之外,在存款到期后,用一部分人民币购汇支付利息,以下的人民币款项即为企业收汇获得的收入。
当然,使用金融工具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面对贸易形式的变化,专家仍然建议出口纺织企业及时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在条件成熟的市场投资建厂。正如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所说的那样,“到国外去投资,是将来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时要重点考虑的。”(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