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业知识产权保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专家观点:
(图: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的专家在做分析讲解)
张梅(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法学博士):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也仅局限于在国内,对于很多外国商家注册国内知名商标的时间时有发生。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有15%的知名企业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每年国内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案件超过100起,总数超过200起。就拿2006国际纺机展来说,展会期间,展会知识产权办公室共受理投诉7起,涉及专利10项、被诉参展商18家;其中海外参展商投诉5起,涉及专利8项、被诉参展商8家。 知识产权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高门槛。
这为国内的商家敲响了警钟,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这些侵权不只是他们在违法,也体现出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拿纺织行业来说,一些进口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向中国生产方提供了侵权的订单与版样,因此不能因为在中国制造就让中国企业承担全部责任。知识产权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打击盗版与侵权需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打击。
建议:企业“走出去”应先注册商标在开拓市场。首先关注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所有商标情况;其次,监督自己的代理商、经销商的商标使用和注册情况,代理商抢注商标是最常见的抢注形式之一;第三,市场未动,商标先行;第四,建立知识产权战略,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有目标、有方向的策划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第五,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企业合法权益。
於亚萍(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版权处副处长):知识产权上的纠纷历来已久,不仅是在我们国家,在国外也不是罕事。纺织服装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其行业特殊性,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来源于产品创新、花色设计和品牌影响力,所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加强自我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保护包括对产品品牌、商标和名称进行注册。纺织品服装设计往往来源于同一个设计灵感,产品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追踪盗版变的愈发困难。特别是时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周期越来越短,产品设计的注册保护和对剽窃行为的起诉过程相对很漫长,而且成本也很高,权利的拥有者想打赢官司难上加难。经常受到盗版困扰的人,从前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如今面对全球经济的严峻形势,情况已经有所改观。目前,多数人对盗版都会采取起诉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
建议:自我保护包括对产品品牌、商标和名称进行注册。设在西班牙阿里坎特(Alicante)的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OHIM)负责品牌、设计和图形的在线注册,各成员国机构也可代为申请,比如英国专利局负责向OHIM递交申请。注册是一种覆盖整个欧盟的单一性注册。如果要宣告其无效,也是在整个欧盟范围内的无效,转让也是如此。
相关链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891年4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签订,马德里协定的主旨是解决商标的国际注册问题。世界上182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协定。
中国也已经成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成员国,中国于1982年8月23日和1984年3月12日相继制定实施《商标法》和《专利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还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进行的管理监督。这些法律法规都强调,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后记: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在和盛泽纺织企业座谈时,不时的透露一些国内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新动向。记者了解到在国外抢注中国知名品牌的事时有发生,最近又有报道称“西湖龙井”、“碧螺春”、“同仁堂”这些商标在国外又遭抢注。像这样在中国这么知名的商标在国外都遭到抢注这说明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商标保护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的弊端。很多知名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不够何况那些小的微利企业呢。当前,纺织产业面临的困难可谓前所未有,在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出口困难、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产权保护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近年来,盛泽地区福华、恒力等企业已经意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正确出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不断对自己的成果申请专利,并且已经意识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相信凭借着中国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产品与技术的不断出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看到自己传统产业将重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