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整理工艺对针织物阻燃整理效果的影响
所有的柔软剂均会导致织物的火焰传播速度急剧地提高,织物的燃烧速率由18 mm/s~20 mm/s提高到35 mm/s~42 mm/s。这是由于柔软剂本身含有脂肪酸缩合物或脂肪酸衍生物而使其成为一种易燃材料。
消泡剂的影响。任何能够改变某一物体系统表面性能而使其不易产生泡沫的化学品均可被称为消泡剂,这些化学品常被用于纺织品的印染加工浴及印花色浆中。对火焰传播速率的回归分析(R2=79.2%,F=40)表明,消泡剂的使用对织物的可燃性影响显著(见图6);而无论消泡剂的浓度高低,织物的点燃时间均为3 s。随着消泡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燃烧速率明显地增大;而且,不论消泡剂用量的多少,织物的燃烧速率都是较高的(R>30 mm/s)。消泡剂在这方面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中可燃的脂肪酸酯、脂肪酸盐和高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
抗起球剂的影响。织物的燃烧性能测试及统计分析结果(R2=74.9%,F=31.41)均表明:随抗起球剂用量的提高,织物的燃烧速率也明显增加。当其用量超过1%时,抗起球剂使织物的燃烧速率达到35 mm/s。另一方面,织物的点燃时间并不随抗起球剂用量的变化而改变。抗起球剂浓度与织物可燃性之间的关系见图7。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印染工艺对针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主要报道了印染工艺(双氧水漂白、荧光增白处理、活性染料及分散染料染色等)和常用于针织物染整的印染助剂(柔软剂、消泡剂、抗起球整理剂等)对针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了燃烧性能垂直测试法测试了297个印染整理试样的可燃水平;并应用了SPSS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及多元回归分析和评价。
由研究结果可看出,针织物的印染整理工艺能够明显地影响其可燃性,尤其是其燃烧速度。随着双氧水用量的增加,织物的燃烧速度可从12 mm/s提高至20 mm/s~22 mm/s。然而,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当荧光增白剂的用量较高时,织物LOI值也较高”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荧光增白剂浓度的变化不会明显地影响漂白针织物的燃烧特性。活性染料可明显地促使火焰在棉织物上传播速度的加快。我们认为,织物这种燃烧行为的变化并不依赖于活性染料的浓度,而是取决于染浴中烧碱浓度的提高。经分散染料染色后的涤纶针织物,其燃烧速度提高100%,由5.5 mm/s提高到10 mm/s。这说明,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可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有机硅和柔软剂均可提高漂白织物的燃烧速度50%。与柔软剂相似,消泡剂也可提高漂白织物的燃烧速度60%~70%。将抗起球剂应用于纯棉针织物时,即便是较小的浓度也会导致织物的可燃性提高50%~70%,这可能是由抗起球剂对纤维的损伤而引起。由柔软剂、有机硅、消泡剂及抗起球整理剂而导致的织物燃烧速率明显提高,提醒我们应尽量少应用这些助剂,或尽量采用那些燃烧性较低的材料。
由本研究所得出的另外一个重要结论是:在较低的整理剂浓度范围内,织物的着火时间便可下降1 s~2 s;随后无论整理剂浓度如何,这一数值却不再变化。可见,较低的整理剂用量就会导致织物阻燃性明显地降低;整理剂浓度较高时,其对织物着火时间的影响反而较小。《Textile Resarch Journal》,2004;74(6).
(权 衡 译 陈 昕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