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化纤行业两头受挤经营艰难
目前国内化纤行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化纤业上游原料价格持续升温,4月2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19.37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升值、货币从紧政策使下游纺织品服装企业外部环境趋紧,化纤产品销售遇阻。
上下游两头受挤,国内化纤企业步履维艰。
上游原料价格持续攀高成本压力大
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导致聚酯化纤企业成本增加,但化纤产品的价格却很难跟上原料上涨的"步伐",化纤产品成本压力难以向下转移,目前化纤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4月初,高盛的商品分析师预测今年下半年原油价格"才有可能突破每桶115美元",但如今每桶115美元的"最高价"却已成历史。4月22日,国际原油5月期货收盘价连续3天突破115美元/桶,盘中最高几乎触及120美元/桶。
3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直接导致合成纤维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而且今后仍然存在很大的继续上涨压力。
一季度国际油价平均价格接近每桶100美元,同比上升68.2%,化纤原料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等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处于相对高位。
尽管2007年我国化纤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得到一定控制,但去年的新增产能对今年的市场运行仍产生较大影响。此外,部分化纤品种产能过剩的压力仍然较大,市场供需平衡受到影响。
加上煤炭等其他物资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化纤行业成本不断上升,1~2月份国内化纤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2%。
下游纺织企业面临最困难的一年
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关口,报6.992,创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按照汇改之初8 .11元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兑美元已经累计升值15.6%。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本来依靠产品廉价优势竞争的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困境,一方面出口订单量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出口订单的利润也急剧下降,对于中长期外贸订单,企业更不敢贸然接洽。
从刚刚结束的第103届广交会一期来看,与去年秋交会相比,纺织品成交额下降明显,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4.1亿美元,下降24.4%,服装及衣着附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银行贷款利率提高、新劳动法实施、原材料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连环影响,我国的纺织出口面临近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一部分纺织订单已转移至周边提供更廉价产品的国家。
近期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均出现部分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倒闭停业现象。从宏观角度看,今年前两个月纺织业出口量首次出现1.78%的负增长,全国2/3的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62%。
整体而言,下游织造及终端纺织品出口不畅是影响化纤产品市场销售的关键因素,且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在短时间内,下游行业走出困境的可能性不大。进入4月下旬,终端纺织品市场仍无明显改观,在一季度成本连续大幅拉涨之后,下游对成本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部分纺织企业陷入微利甚至无利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产生抵制心理是自然的事情,而且下游正开始向上游化纤企业施加反作用力,化纤产品价格止步不前。如果化纤产品销售状况正如预期进一步走弱的话,那么部分化纤企业在资金和库存的双重压力下去下调产品价格,化纤业的大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聚酯化纤企业应采取积极对策
面对目前市场不利的局面,聚酯化纤生产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
首先,企业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当前聚酯化纤产业中的工艺、装备、过程控制及管理问题,以达到提质、降耗、优化工艺、清洁生产的目的。
其次,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化纤产品差别化和功能化提供了快捷、低成本的可能。
再次,要紧紧抓住市场需求。聚酯化纤产业链的走势由之前的成本主导型转为需求主导型。在严峻的形势下,企业只有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