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奥运制服是怎样(图)
奥运制服作为奥运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也体现举办城市的理念。以“行云流水”命名的北京奥运制服系列经历了怎样的“孕育”过程?怎样展现泱泱大国的奥运会情怀与中国风采?9日奥运制服主设计师贺阳和她的创作团队做客《中国访谈》倾情讲述。
很激动,我们的作品终于出来了
作为制服的幕后英雄,当被问到第一次在银屏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感受时,奥运制服主设计师贺阳说:“那种感觉跟在电视屏幕上以及跟在环境当中完全不一样。”贺阳在荧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第一次是在火炬传递时,在希腊采集圣火的彩排过程中,第二次彩排第一棒火炬手穿的衣服。据贺阳说,那种感觉跟在电视屏幕上以及跟在环境当中完全不一样,很害怕大家不认可。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史丽敏说:“第一感觉是很激动,我们的作品终于出来了。第二是感觉有一定的焦虑,比较担心。”
中标
据了解,奥运制服项目于2005年12月份启动。火炬服装则启动于06年7月。图案一直在改进的情况下,贺阳就开始了服装设计。
06年6月份,在激烈的竞争中,贺阳和她的团队拿出的平面效果图被奥组委执行委员会被确认。贺阳介绍,这时的确认还不是真正的确认。因为平面效果图和真的衣服还是有距离。从组委会的角度,他需要看到真实的衣服,没有太多差异的衣服才会确认,做完以后还有很多次的改动。其实后面做完以后,重新回过头来又重新设计,又做了两轮,最后还是选择了开始的那套。
规定动作之外的难题
在奥运制服的设计上,会有一些规定动作,同样也有设计师的自由发挥。摆在设计师面前到底有多少难题?
大小结构不同视觉感受就不同
贺阳说,它的规定动作一个是图案是确定的,颜色只有几种,款式是确定的,标志是确定的。这些东西当时觉得都已经确定了,就随便摆一下,组合一下就可以了,其实是有很多难度的。比如制服,颜色到底怎么确认,什么人用什么颜色,这个还好说一点。主要是图案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一个是图案要典型,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祥云”图案,因为对这个图形之前不了解,随便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怎么也不像奥运会的服装,同样是这个图形。就是大小结构不一样,给你的视觉感受不一样。
平面设计师与服装设计师的差异
平面设计师对图形的理解和服装设计师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由于运动,转折,有透视等因素,在平面上好看并不意味着放在衣服上就会好看。
对传统文化的领悟
设计中的传统图案,要求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有很切身的了解和感受。因为中国的图案非常讲究构成板式,是一种即白当黑。如果我们把图形用黑色的表示,底下的是白色的,把图形的底子也要当成图形来用,就是把图和底都作为很重要的考虑。当你看到底子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图形,当你看到图的时候也是很完美的图形。这样就要平衡图和底的关系,所以白的地方和有图形的地方都要作为很重要的元素,才能做得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