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棉纺市场简述 棉纺市场云开雾难散
棉纺企业采购乏力
五一棉纺厂集中采购、国内棉花种植期推迟3—5天以及粮食价格再度上涨,部分棉区高等级现货吃紧。4月下旬,一些棉花企业三级棉报价上调100—150元/吨,下游棉纺厂基本认可,但并非100%现款。如河南某轧花厂反映,13800元/吨三级棉不带票的提货价,当地棉纺厂积极进货,而山东东营某大型棉花企业也表示,周边棉纺织厂三级棉的提货价已涨到13800—13900元/吨(魏桥集团地产二三级棉的收购价仍为13900—14000元/吨、13700—13800元/吨),而且棉花企业要求不欠账、不要承兑汇票,棉纺厂表示接受,但每次的采购量均是一两个批,五个批以上的单子非常少。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一、从期货和撮合上拿棉花仓单,需要100%的现款,而直接采购现货却可以赊欠、承兑支付、打白条等多种方式,而且对棉花产地和质量心里没有谱,棉纺厂从资金流和风险的角度更倾向于现货。二、对期货和撮合仓单量过大,必然要“崩盘”流出的预期,部分棉商和用棉企业认为电子盘只有低于现货500元/吨左右才会有资金和接盘者进入。三、纽棉实盘压力很大,再加上不断调低出口量,调高库存,棉花企业的压力上升。25日纽棉近月合约已跌破70美分/磅,而棉纺厂普遍认为最佳的买入点在66—68美分/磅。四、国家有关部门给中粮、益海近50亿元补贴,控制国内粮食、油价,从目前看只是权宜之计,整个农产品市场长期看仍是“牛市”,棉花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中的“洼地”地位将被填平。
近日有消息称“新疆棉出疆运输补贴政策”将在5月份出台,国内棉纺企业表现分化,一些生产高支纱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棉纺厂表示高度关注,毕竟400元/吨的补贴还是比较有诱惑力的,新疆棉的内地销售价能否下滑?另一些企业则表示根本不关注,新疆棉本身价格就比内地棉高300—500元/吨,能降多少?而且大部分新疆棉企认为,即使给了400元/吨运输补贴,新疆棉也没有下调空间,相对于进口外棉,同等级新疆棉在价格和运输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截至4月底,湖北、河南的一些轧花反映皮棉现货价格有50—150元/吨的上涨,主要是棉纺厂采购,而不是棉花流通企业囤积。
销售市场外寒内阻
2008年月1月—4月份棉纺市场“冷热不均,外寒内阻”的行情更加突出,受影响最大的是外向型出口企业。表现在:第一,由美次级贷引起全球经济和消费能力下降,3月份美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新低,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下降。第二,人民币升值加速且不具备可预见性,棉纺织企业接单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一方面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利润太薄,对价格波动的抵抗能力偏弱;另一方面企业试图让客户接受以欧元结算或双方协商共同消化汇率变化风险(浙江一些企业同外商签的是预期固定汇率,但风险较大)。第三,内销市场纺织品服装已处于“饱和”状态,大量企业“出口转内销”内销市场雪上加霜。山东某国有企业表示,自2004年以来该公司外销的纱布利润就低于内销,但由于政府给企业制订了一定量的出口创汇指标,不能不完成,因此“硬着头皮”也要“赔本赚吆喝”。
江苏南通某企业老总表示。据对山东德州、东营、滨州、潍坊等地的中小棉纺织企业调查,减停产的比例并不突出,能开的基本都开着,“这么大的投资,停下来就意味着亏损,而且一旦停下来,从银行申请贷款的路就算断了,以后纺织形势好转了,恐怕连招工人都困难,现在即使亏损也要扛下去,看谁先趴下”,浙江丽水某4万锭棉纺厂表示,棉价上涨并不是企业最担心的,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是否下调对其影响最大。
四月份国内棉纱布价格维持在春节前的水平,部分厂家普梳60s、JC60s库存上升,高支纱的销售压力也很大。由于大中型纱厂受成本、原料等因素制约不再生产C21s,而生产文化衫的企业对低支纱的需求呈现上升(主要以奥运为题材),一些小纺纱产品一度脱销。
笔者认为后期的棉花、棉纱价格主要受如下几个条件制约:1、全球经济的走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做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美国GDP降1%,也会把中国的GDP拉下去1%,因此在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硬着陆”,发达国家消费信心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出口形势的好与坏具有重要作用;2、人民币升值的上限在哪?美元贬值何时见底,工行研究报告预计2008年下半年美元贬值将见底,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减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美元贬值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结构优化,可能冲抵中国货币政策效果,不利于中国资产价格的理性形成;3、6月份国内棉花缺口将缓慢出现,棉花的定价权从棉纺厂向棉花企业转移,卖方市场的确立说明棉花反转的时机成熟,囤棉成本和棉纱布的销售形势短期都将被忽略,三级棉跨上14000元/吨,突破14500元/吨,也并非有多难。4、五六月份棉纺织市场将进入理论上的“淡季”,一些订单处于扫尾阶段,对棉价反转的支撑力量并不强,但纱布报价很可能在六月份随同棉价转势,形成一轮压迫性上涨的行情,但纺织品服装出口不利,特别是对美出口大幅下降的影响将在后面几个月会集中体现,对欧盟出口的过度增长也要引起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