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纺帝国"大厦将倾 帝贤股份再遭走私弊案重压
5月6日,备受关注的河北承德帝贤针纺股份有限公司(200160帝贤B,以下简称帝贤股份)涉嫌走私案一审在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距2008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时间。此案不仅反映了国内纺织行业盛极而衰的变迁,更折射出民营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复杂的法律纠葛。
4月28日,帝贤股份就已经发布业绩预警公告,预计2008年上半年业绩将有大幅亏损,具体金额无法测算。记者了解到,帝贤股份已经全面停产,1.5万余名工人遭到遣散。至此,这家中国曾经惟一的纯B股民营上市公司、中国最大的针织企业之一陷入全面停滞。公司董事长王淑贤手握的29.49%帝贤股份曾被两次拍卖,但均遭遇流拍。
早在2005年,就有媒体披露帝贤股份资金链断裂。2006年,帝贤股份包括董事长王淑贤在内的12名公司高管因涉嫌走私被石家庄海关缉私局批捕。
真与假:帝贤股份成立虚假合资公司
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提到,从1998年至2005年,在公司董事长王淑贤的策划下,帝贤股份在没有外资实际出资的情况下,冒用外商名义,成立了7家虚假的合资公司。
参与合作的外商,包括5家日本企业、1家英国企业和1家香港公司。涉及行业跨越了服装、造纸、家纺、投资等领域。7家合资公司无一例外的特征就是注册金全部来自帝贤股份单方。公诉方称,帝贤股份组建合资公司的用意就在于利用国家关于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的政策,将属于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伪报成外商投资项目进口,从而偷逃税款。
也就是说,帝贤股份利用这些虚假合资公司进口设备,从而偷逃由自己直接进口本应产生的税费。经检察院侦查,帝贤股份利用这7家公司共涉嫌偷逃进口货物税款共计6800余万元。由于案情重大,石家庄市检察院曾三次延长了起诉期限,两次退回补充侦查。
在这些案件中,帝贤股份副总经理王惠来、霍学军、王正松,综合科科长李东民被一并起诉,他们涉嫌编造、提供虚假合资合同等文件,骗取中外合资企业的行政审批、工商注册及其免税进口设备文件。同样被起诉的还包括安排财会人员支付货款的公司副总经理兰文枝。
石家庄市检察院认为,帝贤股份及其高管的行为已触犯了刑法第153条,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淑贤负有组织、决策、指挥责任,系主犯,其他5名公司高管系从犯。
现在看来,此次事发着实突然,却也有迹可寻。
据媒体报道,2005年,7家合资公司之一的肃宁普华家纺公司,投资2900万美元进口了一批价值2320万美元的设备。然而,当这些设备已经办完免税手续并已报关运抵普华家纺公司之后,这批货物却并未能顺利通关,沧州海关查封了全部设备。事后,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协调,纠纷才得以平息。
然而,这些被查封的设备被露天存放了近一年。帝贤股份的律师曾到过现场,“高精尖的电子设备全部成了废铁”。这也可能就是王淑贤一怒之下,对沧州海关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沧州海关全额赔偿2900万美元的直接原因。就在行政诉讼受理期间,“帝贤走私案”事发,2006年12月25日上午,董事长王淑贤突然被石家庄海关缉私局刑事拘留。
王淑贤被刑拘后,据知情人士介绍,“行政诉讼不了了之”。
罪与非罪:帝贤股份是否适用走私罪
2008年1月29日,帝贤走私案第一次开庭。双方争辩的焦点集中在了合资公司的真假上。
在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王淑贤承认部分合资公司办理手续中的外方签名是代签,且未经授权。“但由于办理手续的过程中要签若干次名,作为董事长的他不可能每次都在场,因此连他王淑贤的名字有很多也是代签的。”王淑贤的辩护律师杨照东说:“重要的是外方是否认可这种代签行为,外方是否同意与帝贤的合资。”
另一个争辩焦点是,外方以帝贤买入的设备作为对合资公司的投资。然而,这些设备也都是由帝贤股份出资购买。帝贤股份为何要自己出钱购买设备送给外商?帝贤股份的辩护律师金杰认为,这是一种“返程投资”。
我国法律对“返程投资”有明确规定:境内法人或自然人以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在境外进行股权融资为目的而直接设立或间接控制某境外企业,境内居民再通过该公司对境内开展直接的投资活动。
说白了,就是国内公司A在国外设立了独立公司B,B公司再返回国内投资,甚至有可能与其母公司A合作。这样,披上外资外衣的B公司就可以获得我国规定的对外资的种种优惠待遇。这种投资行为在我国是合法的。
王淑贤的辩护律师杨照东由此认为,外商是否实际出资及用谁的钱出资,只涉及到是否虚假出资的问题,不应该影响公司设立的真实性。
检方则称,帝贤股份利用国家关于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的政策,将属于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伪报成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并免税通关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153条。
帝贤股份的辩护律师金杰则认为,本案并不适用此条刑法。
刑法第153条所规定的走私是针对在货物报关通关中的行为及通关后的行为而言。只有行为人采取绕关、骗关的手段逃避海关监管,或者在货物免税通关后在境内销售牟利,或者从走私人员手中购买走私货物的,才构成本罪。金杰认为,在本案中,帝贤股份进口的设备全部是通过海关报关进口,报关过程中一切的手续资料都是真实的,因此,不存在绕关和骗关的行为;帝贤所进口的设备全部存放在各公司用于自身的生产,没有一件设备被销售牟利,也不存在后续走私的行为。
王淑贤的辩护律师杨照东说,即使帝贤股份在办理合资企业时存在瑕疵,本不该获得这些相应的资格,该公司的行为也不应该构成走私犯罪,因为行为人没有违反海关的法规,没有逃避海关的监管。杨照东认为,如果帝贤股份是以伪造文件的手段获得了合资企业的资格,那么它违反的也是工商管理法规和外汇管理法规,“无论如何,王淑贤伪造文件注册公司的行为也不会是违反了海关法规。”
创业:“王半县”和他的“针纺帝国”梦
在河北省承德县,王淑贤的“商界明星”身份和他耿直的性格在当地无人不晓。
今年55岁的王淑贤是河北沧州人,上世纪80年代初,只有小学文化的王淑贤背井离乡,来到承德创业。
王淑贤将军工针织企业的边角废料捡来进一步加工做裤衩。而过去中国人穿的都是布裤衩,当地人认为他的针织裤衩穿不住,王淑贤就拿到北京去摆摊,交给卖大碗茶的老太太代销,5毛钱一条,老太太代卖一条能得到1毛钱的回扣。
很快,能吃苦的王淑贤成为远近闻名的“裤衩大王”,他自己投资建厂,当起了老板。当时王淑贤选择了数量少且批次多、国企都不愿做也不敢做的外贸订单,并很快获得了成功,建厂当年就实现盈利,净利润50多万元。
这家小小的服装厂就是日后帝贤股份的前身。经过整整18年的努力,当初只有30多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了今天的上市公司,最高时曾提供就业岗位20000个,王淑贤几乎实现了自己的“针纺帝国”梦。
作为承德县第一家上市公司,帝贤股份差不多贡献了当地全年总产值的一半,每年纳税五六千万元。因此,王淑贤又得到了另一个称号:“王半县”。当地人笑称,“承德县人每挣的10元钱中,就有4元是帝贤给的。”
1995年组建集团公司时,王淑贤将他的公司改名为“帝贤”,取“皇帝王淑贤”之意。王淑贤本人甚至放言:“我要做中国纺织业的皇帝,还要做世界纺织业的皇帝!”
在当地民间,王淑贤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他的口碑相伴的是他耿直的性格。“王淑贤没读过什么书,说话直截了当,有些时候办事认死理,不怕得罪人。”熟悉帝贤股份的知情人士称。
在帝贤股份发展的顶峰时期,每三个日本消费者就有一个购买帝贤的产品。
王淑贤的“直接”还体现在公司的经营上。2005年1月18日,帝贤B股发布公告称,因银行收缩银根,公司资金紧张,纺纱厂、造纸厂、服装厂开始陆续停机……这一公告将当地政府吓得不轻,有人戏称,“人家上市公司有问题还要千方百计掩盖,可这王淑贤倒好,不但不给政府事先打招呼,还公开将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有记者问王淑贤,对当初的这些冒失举动是否后悔,王淑贤不假思索地说:“不后悔,有问题就说,就去解决嘛。”
在2005年帝贤股份的年报中,招待费一项只有17万元。甚至还有身边人说王淑贤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企业就是垮了也不给回扣,我就是死了也不给。”
记者通过与帝贤股份以前员工口中得知,王淑贤的性格使他在帝贤拥有无限的权威。2001年时,王淑贤在上市公司董事长持股市值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成为当时我国自然人持股中财富最多的一个人。
余波与启示:“针纺帝国”倾覆背后
帝贤股份已经风光不再,陷入走私弊案的背景是这个针纺帝国早已出现的资金危机。
2005年1月18日,帝贤股份发布了公司及子公司90%的设备停产的公告。后经承德市、县两级政府以及各债权银行的协调解决,公司于1月25日发布了复产公告和复产计划。
企业虽然暂时渡过了难关,但这则停产公告却引发了多家债权银行的追债。此时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之际,银行纷纷来帝贤催债。
最终,王淑贤陷入无力偿债的境地。银行冻结了王淑贤持有的占帝贤总股本29.49%的1.73亿股股份。帝贤股份再次全面停产。
据某知情人士介绍,像帝贤这样利用合资公司进口设备的现象“在我国其实大量存在”,以“返程投资”形式存在的“假外资”则更是普遍。
如何界定这些资金和企业,并对之进行有效地监管,成为执法部门,尤其是海关的当务之急。尤其对于牵涉利益面大的上市公司,其慎重尤切。
现在看来,此次“帝贤走私事件”只是帝贤股份这个“针纺帝国”走向倾覆时遇到的一个小风浪,然而,它或将彻底宣告王淑贤再也没有了掌舵归航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