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特色产业镇] 从“贴牌”到“创牌”
“探访特色产业镇”采访团在辛安镇采访时,发现这里的针织服装业,正从“贴牌”加工的“次优选择”,逐步迈向争创自主品牌的“最优选择”。
针织服装业在辛安镇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受资金、渠道和管理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辛安的针织服装业走的是“贴牌”加工的发展之路。在过去的20多年中,辛安针织服装业外贸接单,来料加工的发展模式,不仅省心省力,而且还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在这一情况下,贴牌加工不失为辛安镇针织服装企业“曲线发展”的次优选择,不过一场深层次的变革也在平静的水面下悄然进行,那就是品牌意识的觉醒。
“贴牌加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辛安镇镇长张勇表示,辛安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国际品牌贴牌实现了“干中学”,积累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产品质量体系 ,提升本企业的款式设计与创新能力,准确把握产品的最新流行趋势奠定了基础,并掌握了服装产业国际运作的标准和规则。
然而,一个普通个案和一个普遍现象,让辛安的针织服装企业越来越警醒:贴牌加工不是目的,而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阶段,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只有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走品牌发展之路、平衡外贸内销市场,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这个有意思的个案就是,辛安一家规模屈指可数的服装厂老板被人叫做“包工头”。
“你不算是一个老板,充其量是一个大的‘包工头’!”青岛同行的一句话给了广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永广当头棒喝。在丁永广疑惑的时候,青岛同行说,你们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给别人做贴牌加工,不是“包工头”是什么?
一个普遍现象是,辛安刚出场的服装,不久便被国内同行仿制,从面料、加工工艺到款式极其相似,而价格只有辛安出产服装的三分之二。因没有品牌保护,辛安人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只能眼睁睁地被人“巧取豪夺”。
其实,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现象,其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缺乏品牌支撑,最后只能受制于人。
知耻而后勇。辛安人利用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加工的知识资源和市场机遇,积极为自己“充电”,利用积累的技术设计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辛安的针织服装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如今,辛安镇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贴牌加工,以“贴牌”创“品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后,注册了“申士、新雨、广新”等28个品牌,打响了“新雨”、“申士”等自主品牌,并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
[记者观察]
贴牌加工不是目的
贴牌加工不是目的,却是产业升级的一个必然阶段,一个练内功的过程。辛安镇的企业通过为国际品牌贴牌实现了“干中学”,积累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产品质量体系 ,接触到了先进的设计创意,为自主品牌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 以“贴牌”创“品牌”,贴牌加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以后辛安“申士、新雨”等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贴牌”加工过程的学习和积累,辛安的针织服装企业必将逐步实现贴牌代工、参与设计、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递进发展,不断向产业价值链的更高端不断攀升,最终走上自主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