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抑或20% 存款准备金率走近理论上限
央行调控手段紧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似乎已成惯例,但随着不断的紧缩,货币当局的调控空间也在不断缩小。
5月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4月份CPI同比上涨8.5%,下午,央行即表示将自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本年内央行已四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6.5%。
但是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称准备金率的上限将是18%,央行需要寻找更多的政策工具了。
准备金上限18%?
什么时候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走向封顶?“18%差不多就可以了。”一位城市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如是说。据其分析,不断上调的存款准备金于大的商业银行而言,不会引发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但于中小银行就可能大不一样。
从数据来看,经历漫长上调存款准备金通道之后,截至去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仍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但比例已经大幅度下降。根据年报计算,建设银行的超额储备为749.38亿元,工商银行826.22亿元,超储率为1.40%和1.19%;中国银行的超额备付率为3.15%。但2007年底的储备金率为14.5%,以目前16.5%的储备率测算,三大行的超额储备金几乎已经很少了。
对大多不能跨区经营、吸储增长有限的中小银行,无疑将冻结更多的流动性,而由于长期以来央行对经营较差的小银行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这意味此类须上缴更高的存款准备金率。
来自监管部门人士的观点认为,考虑到银行流动性风险,18%的存款准备金率将成为央行运作此一工具的上限。按照央行一贯的上调频率,若以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计,央行仅有3次上调的机会。“如果突破18%的上限,除非央行取消对部分差银行的差别准备金率,否则风险难免存在,而这些如何应对也将是一个考验。”
该人士说,如果预计央行会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部分中小银行可提前择机出售手中的国债,套取现金。“否则,一旦准备金率上调消息发布,市场资金面紧张,即使吐出债券也卖不出好的价格。”
但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看来,存款准备金率可上调至20%。在4月中下旬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哈继铭表示年内货币政策依然从紧,存款准备金率还有2至3次上调空间。而在12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哈继铭表示,预计央行会以数量型的紧缩工具为主,采取包括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降低流动性,加大对冲力度。而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出具的报告也支持此一观点,他们认为,鉴于二十世纪季度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投资有反弹的压力,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可能。
调节空间趋窄
尽管国家统计局在公布4月份CPI数据时强调,由于去年4月份CPI基数较低因而导致同比达到8.5%,但通胀并未消退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也是CPI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8%以上的高水平。
“我们预计5月份CPI仍旧难以回落到8%以下,CPI长期高位运行,无疑会增大居民的通胀预期。”13日,国金证券出具的分析报告如此表示。而在更多分析师看来,高通胀的现实和可怕的预期正在将央行的调控空间逼向角落——至少加息也显得如此的不切实际。
由于美国接连降息和人民币升值现实,出口已然放缓,而加息难免将对内需形成抑制。国金证券的观点认为,目前数量型政策仍是央行应对通胀的首选。
而在哈继铭看来,就发展中国家应对通胀的历史来看,很少有通过加息来有效治理通胀。“目前的通胀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货币现象,不是因一国货币政策调整能解决的,中国自身也难以根治。”而且,“虽然四川地震带来的具体破坏程度尚不清楚,视其严重程度,地震可能会降低短期内加息概率,推高近期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降低短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紧缩政策力度。”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也认为,由于二季度CPI上涨压力仍存,“可能加息1次,不对称加息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即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调的幅度。”
哈继铭表示,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手段是进行人民币升值。在其看来,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有望实现10%的升值。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确实被作为抑制通胀的工具之一。但目前形势似乎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去年11月以来平均1%以上的月度升值速度,在4月开始放缓,全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仅下跌0.27%,传导效应导致境内外远期市场普遍看低人民币升值幅度,其中,境内远期市场预计1年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将由原来的9%下降至6.5%。
在加息、提高准备金和升值的空间都越来越小的时候,央行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工具,来控制越来越难以驾驭的流动性问题和通货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