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集萃:迈向更加开放成熟的中国棉业
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增长,中国每年需要从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西非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大量棉花,同时,中国生产的纺织品又大量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市场,中国棉业和世界市场已经连为一体,密不可分。
当前,中国纺织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贸易摩擦,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困难,面临结构调整的压力。需要业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调控,促进中国棉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在2008’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国际棉花贸易洽谈会上,国家发改委的官员为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第一、加大对棉花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棉花生产投入,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新疆棉花种植滴灌技术的投入,加大对棉农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开展政策性棉花生产保险试点,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可以考虑由财政对亏损进行补贴。
第二、研究对棉农直接补贴政策。为了保证棉农生产积极性,建议参照粮食目前实行直接补贴政策,研究制订给棉花实行直接补贴。初步的想法是,设置棉花保本目标收购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对棉农进行补贴,补贴的数额就是价差。同时,还可以研究把对棉农直接补贴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参加改革的加工企业发放补贴,使棉农、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促进棉花产业化发展。
第三、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棉花质量。针对目前棉花收购加工环节质量问题,特别是异性纤维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排除异性纤维的工作,以保障棉花质量,提高国产棉竞争力。
第四、研究调整棉花进口关税政策。目前,中国实行的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能够保证国内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保护棉农利益。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政策也增加了纺织原料进口的成本,对纺织业存在一些影响。因此,应该在棉农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研究调整棉花进口关税政策,合理确定税率,兼顾纺织行业的利益,降低纺织原料成本,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
第五、完善数据统计,加强信息引导。国家要立足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现有的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科学、资源共享的棉花市场信息采集、分析、监控和预警系统,加强对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的监测分析,为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建立由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委派专家的农产品信息会商机制,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渠道发布及时消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第六、发展棉花进入第三方监管仓储服务。下一步要以推动质检改革为契机,加强对公证检验大包棉花监管,促进棉花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减少交易纠纷,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
这位官员表示,随着棉花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在规范市场秩序、调控棉花市场、协调产销关系、棉花进出口管理、市场预测预警、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任务十分繁重,难度也比过去明显加大。中国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棉花宏观调控,建立高效的调控运作机制,适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