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中思变 纺企转型求生
“适者生存,这也怪不了谁。”说起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汪运财头头是道:“国际贸易摩擦和突发事件增多,技术性贸易壁垒门槛提高,对产品的环保、质量、安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刘晓江坦言,经过国家几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山东省约1.5万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007年7月大范围退税政策调整的效果目前逐步显现。
让更多企业感到‘头疼’的是,有关部门对“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像下调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减少出口配额总量、严格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提高出口资质标准、加强环境监管和发布“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加强海关监管和打击走私等。
接受采访的企业主大都认识到,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采取了严格限制措施,是复杂环境下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结构调整方面积极转变的契机。企业正通过各种途径和努力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定价话语权。
“我们不仅盯住了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还准备联合一些企业积极参与国内产业并购和重组,希望借此推动企业的顺利转型。”汪运财说。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当地分管外贸工作的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他们正密切关注“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两高一资”行业生产和出口的监测分析,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关调控措施。
求生
“如何从源头加强治理,逐步实现生产、消费和出口协调兼治,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们要首先考虑。”刘晓江表示,山东会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同时,会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财政补贴的,一般就是鼓励发展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汪运财表示,自己如今在调研服务外包产业。记者了解到,江苏省政府日前出台了相关措施,对于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江苏财政也给予多项补贴。
“企业对外投资正进入加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并举的新阶段。”浙江绍兴市经贸委副主任商城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企业要努力适应“两个转变”:一是对外直接投资要实现从主体数量型向规模质量型转变,着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立足全球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本土跨国公司;二是“走出去”方式要实现从企业、产品单个“走出去”向产业集群、梯度转移和优化提升转变。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今年《广东省“走出去”风险管理专刊》上提到,如何解决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低端、外向型经济与省内产业和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等“软肋”最为迫切。
“一个成功品牌为企业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是其他任何有形资产无法比拟的。”吴志清介绍,自己在给出口型企业高管交流时,一直强调这个理论。可喜的是,江苏外贸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他们从中尝到了甜头,跟我说这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市场的利器,附加值带来的利润太大了。”
“症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出口产业、产品结构雷同化,引发过度竞争。”汪运财表示,很多企业主跟自己一样,认识到未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是知识型服务业和新技术制造业,并努力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培育新优势。他同时呼吁,政府应解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的问题,努力改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