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 中国鞋业成本“角力”
一年一度的中国西部国际鞋业博览会在重庆璧山如期举行,今年与往年相比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人气更旺,但发现,与会的企业家表情明显分成“两派”:来自中西部的企业家春风得意、笑意盈盈,一身的轻松;东部的企业家却愁眉紧锁、忧心忡忡。
“在产业转移的全球背景下,如今,制造业超饱和的东部地区正遭受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多重难题。”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的一句话说出了东部鞋老板的烦忧所在。
“如今企业谈及成本不再是关系利润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的问题。”一位鞋企老板心里话道出了东部鞋企正面临的生死煎熬。
利润乎?生死乎?
成本革命,这个词在今年的温州鞋业内异常流行。
当走进位于温州瓯北千石工业园的中国最大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总部时,迎面看到一幅条幅:2008成本活动月隆重启动,悬挂在员工上下班的厂区入口通道上方。
“今年的制鞋整体成本比去年增加了20 %,在皮鞋零售价格没有上涨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奥康鞋业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樊曼如向记者表示。为此奥康今年专门成立了成本小组,设立专职岗位,对成本控制工作进一步细化。在成本活动月上,主要采取原材料量化使用、人力资源进一步整合和办公、生活小区的能源节约等措施,让节约一度电、一滴水的观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
在中国鞋都温州瓯海工业区采访时发现,往年这个时候繁忙的生产情景今年显得冷清了许多。“其实企业不是没有单子做,而是有单不敢接,因为受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有些7、8月份的单子就不能接,搞不好赔得一塌糊涂,只能接些近期的单子。”一位有500人制鞋规模的吴老板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企业的整体成本比去年上涨了26%左右,其中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仅员工工资这块就增加200万左右,其他大部分成本就是原材料、出口退税、人民币汇率等,现在企业基本在保本经营,进退两难。”
成本的上涨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非常弱,只要出现一点意外,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企业做单都小心翼翼。
据走访调查和来自协会的调查:仅瓯海区就有将近1/3的中小鞋企倒闭或者惨淡经营;还有1/3的鞋企保本经营,另1/3也仅有微薄利润。
“来的太快了,我们都没有准备,简直像一场灾难。”一位经营了30多年鞋业、对制鞋有着浓厚情感的鞋企老板,不愿面对昔日辉煌的鞋业,今天正在东部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