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次生影响加大中国通胀压力
“青川县急缺奶粉”
“德阳市急缺食用油、大米、蔬菜”
“成都市急缺粮、油、米、面、锅、碗、瓢、盆”
“青川、德阳、成都、彭州、汉中、绵阳、北川、巴中、广元急需帐篷、药品和医疗设备……”
自五月十二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截至二十一日,已造成灾区两万八千公里公路受损,三千多座桥梁和大量水利设施损毁,更使五百多万人失去家园。
地震灾区食品、饮用水、药品、医疗设备、帐篷、生活用品,乃至医生、护士和志愿者都频频告急。
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汶川强震将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也有估计,损失在二千亿元左右。二00七年,中国财政收入五万亿元人民币,且四川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百分之四点二。因此,四川强震并不会撼动中国经济,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经济学家也警告说,地震灾害对经济的次生影响,即通货膨胀不可忽视。一般来讲,地震等灾害会从两种渠道引发通货膨胀。其中包括:由于灾后恢复建设的债务负担累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受灾地区经济基础遭受损害,因市场紊乱造成食品、建筑材料、能源价格高企。
二00七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达到百分之四点八,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高增长、低通胀”时代。二00七年底,中央更是把防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前四个月,中国CPI同比上涨百分之八点二。国际粮、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大涨,以及今年初从天而降的罕见冰雪灾害,都使本已面临巨大压力的通货膨胀雪上加霜。
时隔三个月,中国农业大省四川地震,更使物价上涨压力陡增,也增大了中国抑制通货膨胀的复杂性。甚至有机构断言,CPI增幅放缓在短期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乃农业产出大省,其农业产出占全国的百分之六点一,其中大米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七点三,生猪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在中国正面临通胀水平上涨的阶段,此次地震对生猪饲养及农业生产会带来负面影响,进而会促使CPI数据继续维持高位。同时,间接对生产成本,特别是对工资和资源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今年一月中国CPI同比上涨百分之七点一,此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水平一直高居百分之八以上,直接体现了中国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增大了业界对通胀水平上升的预期。对此,专家表示,中国政府没有必要因地震而全面调整宏观调控的既定政策取向,必须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针对灾区特殊情况可适当灵活调整具体政策。
二十日,央行今年起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破例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特殊金融政策。央行决定,成都、绵阳、阿坝等四川省六市州暂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增加支农再贷款限额,增加受灾地区信贷投入。
种种信息表示,地震短期内影响了灾区市场供应,可能会推动局部地区物价上涨,当前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但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信息表明,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全国商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回落,亦显示中央抑制通胀对策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