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小镇”上演最后疯狂
“限塑令”之前
如果提起芦屯,也许市民会很陌生,但如果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塑料袋都来自这个地区的话,就不难想象芦屯相关企业的改变,会带给我们生活怎样的影响。
芦屯是全国塑料袋的重要生产基地,出产的塑料袋制品覆盖整个东北三省,甚至南方各地。6月1日起“限塑令”正式实施,超薄塑料袋将停止生产、销售,许多以“塑”为生的企业或家庭式生产作坊正面临重大变革。
在“限塑令”实施前,记者探访了这个位于营口的辽南小镇……
当记者一路颠簸到达位于营口的“塑料小镇”芦屯的中心商业街时,满眼都是“塑料”。
“黑色的”是塑料袋的生产原料,颗颗粒粒的混于地面尘土中。
“白色的”是家家户户用来展示塑料袋生产水平的成品塑料袋。
“彩色的”夹杂其中,抬头看是企业花花绿绿的招牌,低头看地面上是红色、蓝色、黄色的破塑料袋。
6月1日“限塑令”实施前,芦屯的许多塑料袋生产企业似乎非常忙碌……
“超薄袋”销量是原来10倍
“总算当把大爷”
想要在芦屯寻找塑料袋生产企业一点儿都不难,闭着眼睛、用鼻子闻,顺着一股熟塑料的味儿就能找着。这里生产的塑料袋林林总总,超市用袋、服装用袋、塑料编织袋……受“限塑令”影响最大的是超薄塑料袋。
在芦屯火车站旁边的一个小胡同尽头,记者找到了一家正在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厂,一侧的房屋内,吹塑机正在生产成捆的塑料袋;对面低矮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压制塑料袋。
推开门,厂房的棚顶上是黑色的灰尘,地中央的吹塑机正在工作,黑色、蓝色的塑料原料在两台吹塑机的作用下,卷成一捆塑料筒,等待随后的切割、压制。这里是加工塑料袋的第一步,一名女工躺在吹塑厂房内睡觉。对面的厂房内,光线不足,缠到轴上的成捆塑料袋被进行切割,压制,市民平时买菜用到的花花绿绿的小塑料袋就做成了。
厂子没有招牌,老板姓张,当记者表示想在6月1日之前,定制一批超薄塑料袋时,他十分为难地说,他已经压了很多订单了,都没来得及做。
“以前买袋的是大爷,人家说欠钱就欠,说压货就压货。这回好了,赶在6月1日前,他们使劲要货,我们也终于体验了一把当大爷的感觉。”对于“限塑令”,张老板表示,“现在是最后的疯狂,最近一阶段,原来一天能卖7000元的货,现在一天能卖7万元,尽管是原来的10倍,但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6月1日之后彻底不生产薄袋子了,所以赶在6月1日之前尽快生产。”
24小时不停工 工人都倒班
芦屯的塑料袋加工厂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前店后厂”前面是门市,后面是加工厂。在超薄塑料袋生产比较集中的四台子村,更多的是只能以薄袋的小本运营来维持生产的作坊。用一句当地老板的话说就是“几乎每家都在做与塑料袋有关的买卖”。而采访时,这里正是加紧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阶段。
记者以订货商的身份在村里走了一圈,“因为订单太满”,几乎没有人接受新订单。“我这24小时都不停,工人都得倒班。”四台子村一塑料加工厂的老板说。
在赌“限塑令”落空
“不少老主顾都抢在‘六一’之前做一批这种菜市场用的小薄袋。”上文提到的张老板说,谁能保证“农贸市场就没有偷偷摸摸用的?”
“就像俺家客户说的,把厚袋放上面,薄袋放下面,然后偷着用呗。”调查中,某位塑料袋厂的老板说。张老板还表示,超市的袋好控制,但菜市场不好控制,“所以现在外地批发经营塑料袋的都急着要货,这两天就往吉林那边发了好多。”
记者发现不少人在“限塑令”前赶制超薄塑料袋,是因为业户们存在一种赌徒心理“赌塑令”最终会落空。“实施几个月之后,市场上还是有用的,也管不了,那就还得生产‘薄的’。”四台子一家塑料袋生产老板的话正是其中代表。
希望真正实施下去
“在咱们这儿,有十几台机器的就是比较有规模的厂子了。”按照当地人的指点,记者找到了当地规模比较大的一家塑料袋生产企业,而这家企业已经开始生产厚袋。
据悉,该企业同时为省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家全国连锁超市东北区的几家超市提供塑料袋。
该企业负责生产的张经理说,原来超市所用的袋,“即使相对市场袋较厚,但也不符合最新的标准,但现在已经接到了超市的订单,生产符合标准的塑料袋。”“我们希望‘限塑令’能真正地实施下去,这个市场就能够规范化发展。”该企业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