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价格短期分化难改联动规则
茧丝价格向来同向而行,犹如两条平行线,中间夹着的部分是缫丝企业的加工成本和利润空间,从长期趋势来看,只要产业链不变,二者的平行关系基本不会被打破,但短期内的背离和波动是市场的正常现象,不过从长期看,这种背离始终会回归正常,这是市场的规律。
5月中下旬的茧丝价格变动方向分分合合,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当然,发生在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原因,四川是我国丝绸大省,地震引发川中企业受损、停工,使得干茧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同时生丝因产量下降,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这看似是这种分化走势最合理不过的解释原因。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地震发生的前4天,也就是5月8日就已经出现了分化的前兆,可见,地震并不是造成这种分化走势的根本原因,地震只是在很大程度上催化并深化了分离。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分离走势发生之前的第一阶段,也就是4.23—5.7这段时间,茧丝价格虽然同步上涨,但干茧价格上涨速度和幅度要远大于生丝,GJ08053一路从53000元/吨上涨到56500元/吨,幅度为6.60%,而SS08053从187000元/吨上涨至190500元/吨,幅度仅为1.87%,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原因多而简单,春茧上市之初缫丝企业原料缺乏、基于往年“抢茧大战”对今年广西春茧价格的高预期等。
第二阶段,5月7日开始,随着广西第一批干茧的规模上市,但干茧上市之初价格偏高,缫丝厂只采购少量满足当前生产,抢购没有发生。茧站高价收烘的干茧出现积压、地震引起采购减少预期等等因素,茧价大跌,而生丝因地震引发产能下降等心理预期,价格上涨。
第三阶段,地震因素逐渐淡化,而干茧因为前期与生丝价格的分离较大,且受地震对其偏空因素影响,此时还在作修正,继续下跌。受茧价拖累,同时震后逐步出来的数据显示,地震对川中缫丝企业的损失也没有预期大,生丝产能远大于干茧供给的基本情况并没有真正因为地震而发生改变,于是生丝价格开始下跌,茧丝价格的重新归于同向运行。
从以上分阶段分析可以得出总结,第一阶段干茧涨幅过大,与丝价偏离,进一步挤压了缫丝企业的利润空间,第二阶段的大幅下跌是对分离的一种修正,因此,茧价是在向丝价靠拢。但是,经过第二阶段的下跌,到第三阶段茧价跌幅已经超过前期过快上涨部分(与4月23日相比,目前跌0.65%),而丝价一直处于上涨阶段(与4月23日相比,目前涨3.07%),相比较看,丝价跑在了茧价的前面。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时间来到5月下旬,丝厂受灾情况的明朗和川渝、江浙产区春茧即将上市的新预期,丝价下跌在向茧价靠拢,二者的运行关系重新归于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