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女裤:忍看“小马拉大车”
日均产量超过100万条,却缺乏产品创新能力,缺少现代化大型加工企业
国内生产的女裤,每4条就有1条产自株洲。前不久,本报《女裤,骄傲贴上“中国株洲”》一文对此进行了报道。那么,女裤怎样才能成为撬动“芦淞服饰”的一个强力支点呢?
据芦淞区个私协会副会长蒋宏国介绍,目前全国女裤产地,主要有广东海丰、郑州、成都和株洲。然而,年产量最大的株洲,其社会知名度却位居最后。其中,海丰、郑州拥有全国10大女裤品牌中的6家,成都则申请了“中国女裤之都”的商标。“进入旺季后,株洲女裤日均产量超过100万条,并依托芦淞市场,销往全国15个省市的230多个县市区,甚至远销俄罗斯、越南等地。广州是株洲女裤销量最大的地区,旺季时一天发货17卡车,约有200来吨。然而,有许多是运到广州贴牌后,再返回芦淞市场销售。”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专家团实地考察金帝、华丽、中国城等服装市场和一些服饰加工基地,并为其问症把脉,发现围绕服装加工的产业链虽已初步建立,但株洲服饰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利润水平低、产品创新能力差等现象,而且产品检测、品牌推广等配套体系也尚不完善。
据芦淞区商务局统计,近年来,我市洗水、电脑绣花、设计、物流仓储等配套行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其中,在芦淞区龙泉村集中建立了洗水工业园,拥有洗水企业16家,年洗水能力达3000万件。目前,还形成了3个为服饰加工配套的主、辅料市场,主要经营布匹、拉链、纽扣、衬垫、商标、包装袋等,共有经营铺面480个,年成交额近10亿元。
但在全市4000余家(户)服饰加工企业中,拥有100台以上缝纫设备的仅有400多家,约占10%;而有30-50台设备、被称为“夫妻店”的加工厂占60%以上;还有一小部分是仅有20余台设备的个体加工户。这些小型加工厂多数采用较为原始的缝纫和裁剪设备,以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程度低;以来料加工和贴牌、套牌等初加工为主,绝大多数缺乏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缺少自主品牌,只能“以廉取胜,以量取胜”,加工一条裤子的毛利仅为2-3元,导致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大路货居多;职工工作环境和工资水平也一直在低位徘徊,从而又间接导致招工难。
令人欣喜的是,株洲女裤开始迈出了“株洲制造”的坚实步伐。目前,广州女裤品牌红丝带、谷雨鸟、腾马衣奴等,已在株洲设立加工基地;湘影、湘纯、韩仙子、红枝叶、圣羽、秀卓、千姿秀、纤丝鸟等株洲自主女裤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今年2月,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湘正式签约出任湖南湘影服饰品牌代言人,这也是株洲第一个请明星代言的服装品牌。
中纺协常务副会长陈树津坦言,创新和品牌意识的崛起,必将推动株洲女裤成为撬动“芦淞服饰”产业发展的全新支点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