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四周年棉花期货累计交割逾35万吨
走向成熟的棉花期货,于昨天迎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上市四周年的纪念日。作为中国期货市场治理整顿后国家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期货新品种,棉花期货经过四年的稳健发展,累计成交棉花4120万手(每手5吨)和共实现交割35万多吨。且由于国内外棉花期货市场的关联性进一步提高,棉花期现货价格走势的基本一致,该期货品种获得美国全球棉花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乔尼根的称赞:中国的棉花期货是成功的。
中国是世界棉花产销量最大的国家。正常年景,我国棉花量约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左右,而2006年的消费量已超过1000万吨。世界棉花价格一向以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现归属ICE)的棉花期货为基准,而四年前诞生的郑商所棉花期货,在其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后,已成为国际国内棉价的重要参照指标,和涉棉企业、行业主管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据郑商所提供的资料,从套保中尝到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稳健经营甜头的涉棉企业,已由过去的期货公司邀请参加套保发展到现在我要套保。参与该交易所套保的涉棉企业数量,则由2004年10月份的仅仅7家发展到去年年底的6000余家。湖北一些加工、贸易企业的期货套保交易量已是企业经营量的10倍,期现套利量也占到了企业经营量的50%。
2006年以来,随着市场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郑商所棉花期货在支持棉纺行业发展、规范棉花国标的执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障“订单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促进作用。而1999年棉花市场放开后,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的问题非常突出,众多企业在争夺有限资源的过程中,造成了棉花加工质量下降,混等混级、“三丝”、水分超标的现象很普遍,这曾严重影响了我国棉纺产业的声誉和发展。
不过,四年来一直平稳运行的郑商所棉花期货,上市之初适逢我国棉花现货价格从历史高位震荡下跌,其早期市场表现并未如人意。2004年10月新棉收获后,棉花现货价格没有出现前期人们预测的上涨趋势,328B级棉花现货价格从每吨17000元跌到11000元左右,个别地区甚至跌破了万元大关。但正是经过前期下跌后一直在每吨12000元以上波动的棉花期货,引导了现货市场价格的止跌,部分地区的现货价格还出现了缓慢上升,从而有效保护了棉农和企业的利益。因此,国家有关部委曾对郑商所棉花期货为稳定棉花现货价格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庆祝棉花期货上市四周年,郑商所还在上月30日举办了“棉花期货上市四周年视频会议”,中国棉纺织协会副会长朱兰芬出席并作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