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秀出中国风 贺阳巧手设计奥运服装
高难度的命题作文
“2008北京奥运服装的设计,既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又要有时代的活力。服装要给人一种国际运动会的感觉,而不是文化节的感觉。同时,服装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覆盖性,高的、矮的、男的、女的穿上去都要比较好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贺阳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接到任务后,感觉很自豪,但也感到责任重大、压力重大。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可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创作的前提。但是为奥运会设计服装恰恰不同,“严格的命题作文”阻断了许多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不仅如此,经常会被“上头”毙掉设计方案也让设计师头痛不已。
奥运会制服和火炬接力服装既要体现奥运理念,更要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很多前期参与进来的设计师都放弃了。”贺阳说。最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3家院校参与了定点招标,北京服装学院的贺阳带领她的团队得到了这个机会。2005年12月5日,以贺阳为主的设计团队开始奥运制服的设计工作。2007年8月30日,他们的奥运制服设计方案从2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终获国际奥委会通过。基于奥运制服的设计成功,他们又承担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服装的设计工作。
国际奥委会规定火炬接力服装的设计元素,必须包括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奥运会会徽、火炬接力标志、火炬接力核心图形、色彩以及火炬接力合作伙伴组合标志。这就是这道命题作文的题目。
另外,奥运服装的设计元素要与奥组委和举办城市紧密结合。但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限制越多,图案能出现的组合就越少,现成的纹样、色彩反而成了设计的最大“障碍”。本以为花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设计完奥运制服,没想到光是选择云纹这个核心图形就让贺阳和她的团队花了3个月时间。最后,奥运服装确定了云纹作为图案的核心元素,因为,它不仅有“行云流水”的概念,还符合东方和谐自然的人文哲学。
从2005年12月到2007年8月,奥运制服经历了近两年的设计。这两年,贺阳完全停止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北京服装学院的一间20平方米的屋子里,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这期间,她还不断奔走在学校、工厂和奥组委的执行委员会之间。贺阳回忆说,奥运服装并不是一个人欣赏的艺术品,很多非专业人士的建议反而给了她设计的变通渠道。
三种颜色凸显中国元素
翻滚的云纹飘洒在胸前,黄色的条纹缠绕在臂上,把人衬得动感流畅、欢快大方。随着奥运火炬在神州大地传递,贺阳和她的团队设计的服装也在世人的视线中流淌。
贺阳向记者介绍,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图案云纹非常漂亮,同样一个图形,但层次丰富。这种层次感是通过扣叠来表现的,深浅不同的统一颜色扣叠,即产生第三种、第四种复合的色彩,具有时尚感。但图形层次感的微妙细腻反差则是在服装上难以体现的,如果大面积直接使用,在远处看来根本无法识别。几经选择,贺阳抽取了一个云纹,单独提炼出来放在腰部,并用白色形成虚实的对比。这样一来,不但图形感增强了,视觉上也舒服了。
图案选定后,设计团队开始反复推敲图案的位置。几经尝试,最后选择了上半部分为图形,下半部分为白色,整体形成“祥云”往上翘的弧度,“这样的曲线就像是笑脸,带给人喜悦的感觉”。而会徽的设计在开始时是放在下半部,是彩色的,旁边留白。“这样的话,人穿起来会显得比较矮,下半部分比较厚重,拍摄效果也不好。所以后来我们把会徽放到上面,放弃彩色的效果,采取反白的方式来突出标志,这种黑白关系可以使穿着者的重心往上提,整个人也显得健康、挺拔。”贺阳说。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各三类:工作人员服装、志愿者服装和包括裁判员在内的技术官员服装。三类制服在图案图形、核心元素、标志设计上是一致的,区别只在于颜色,工作人员制服为中国红,志愿者制服为青花蓝,而技术官员则选取冷静的长城灰。此外,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的制服也采取相同设计,区别只在于会徽的不同。
贺阳告诉记者,在奥运制服设计之初,“中国红”就成为呼声最高的颜色,因为它是北京的颜色、中国的象征。红色代表着激情、运动、喜庆、活泼,所以在设计之初,“中国红”是属于热情、活泼、富有朝气的志愿者们的颜色。但是,后来考虑到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正值夏季,天气可能比较炎热,而届时将有10万名赛会志愿者,如果每个人都身着红色服装就会带给人更加炎热的感觉,也容易引起情绪上的烦躁。几经考虑,只好舍弃,而选取象征着温润、典雅的“青花蓝”,这样大批的志愿者在赛场上将给人以清凉、安静的感觉。“长城灰”是万里长城和北京传统四合院民居的重要标志色,严肃而含蓄。由于技术官员,特别是裁判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给人以公正的感觉,所以灰色正符合他们的特质。
“我要把北京奥运服装设计成里程碑式的新符号”,说起自己把全部精力投入北京奥运服装设计的经历,贺阳虽然觉得很累,但当看到火炬手穿着自己设计的火炬服在五大洲奔跑,作为湖南妹子的她,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