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帐篷车间”:“挤”出的产能和时间
帐篷,普普通通,却在2008年夏天,重千钧。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帐篷。在浙江,一顶顶千里救急的帐篷,为灾区群众擦干眼泪,抚平创伤,带来希望。
一顶帐篷牵动全省
四川地震灾区帐篷告急!22日,胡锦涛总书记飞抵浙江考察帐篷生产,并要求“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全力以赴支援灾区”。
“绝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帐篷生产将作为浙江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在浙江省委常委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在浙江,一顶顶帐篷正在牵动全省干部群众与企业的神经。
随着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总动员,全省共有18家企业承接了民政部救灾帐篷生产任务。帐篷是核心,工作围绕帐篷--在浙江,从上到下、各行各业层层抓帐篷、人人关心帐篷。浙江金华市市长陈昆忠专门赶到武义县超杰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一家家地现场办公,协调有关部门服务帐篷生产。在湖州市,副市长周杰赶到帐篷生产企业车间,亲自调度帐篷运输。
“四川灾区天气在不断变化,有500万名同胞在等着我们。我们今天多流一滴汗,灾区群众就少淋一滴雨!”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庆说。在公司缝纫车间门口,一个“为灾区争分夺秒抓进度”的标语十分醒目。这家承担着8万余顶救灾帐篷生产的企业正在同时间赛跑。
泰普森公司缝纫车间内,数百台机器齐声轰鸣;车间外,运载帐篷的大车整装待发。“公司原来800人的帐篷生产队伍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已从各个部门抽调员工参与这场特殊的大生产。”车间管理人员钱建波说。
在银格公司,6000平方米的车间内近千名工人正紧张地操作,地上成了蓝色的帐篷海洋,裁剪、切割、安装、车缝等47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成品或半成品有秩序地堆放在地上。热熔组的江国强负责完成帐篷的防水工序,忙了一天的他已经记不得完成了多少顶帐篷的热熔操作。“灾区人民正等着要!”他头也不抬地说。一位车间负责人说,大家连上厕所都是跑着去的。
银格公司车间外停着运输车辆,每完成1000顶就立即装车出发,不论白天黑夜。“我们已打破正常生产周期。我生产帐篷这么多年,从没有感觉到每一顶帐篷的生产有今天这样急,分量像今天这样重!”银格公司董事长唐业说。
在上虞市天外天集团车间,满身是汗的总经理连雅君也上阵做起成品分装的工作。由于人手紧缺,连雅君正上初二的女儿功课做完后,也来到车间,随着妈妈与其他员工一齐分装帐篷成品及钢管等材料。
31.5万顶,千方百计挤出来的“产能”
22日时,浙江省企业承担的帐篷生产任务还只有16.5万顶。22日后,全省的订单已追加到了20万顶。26日,从浙江省经贸委传来消息,民政部向浙江下达的订单达31.3万顶,共18家企业参与生产,6月20日以前交货。“这都是浙江省自我加码、企业主动请缨的结果。”浙江省应急办一位负责人说。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次次动员下,除专业帐篷生产企业外,省内其他的相关行业也积极行动,踊跃报名,主动请缨参与生产救灾帐篷。有的企业甚至把原材料与生产线都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开动机器进入生产状态。
浙江七幸实业有限公司原先以生产服装为主,灾区帐篷告急后,董事长黄亚琴专门赶到承担民政部救灾帐篷生产的银格公司,主动洽谈生产帐篷配套产品的生产任务。“我们也有生产帐篷的能力,为灾区群众遮挡风雨,我们决不能置身事外。”她说。
在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动员全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领命,十余家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开始转产救灾帐篷。绍兴市也有一批民营承担起了大批救灾帐篷生产任务。市民政局局长邵平表示,绍兴市其实并没有生产大型居住帐篷的企业,可灾区急需帐篷,当地的一批制伞企业立即决定“转型”,停掉原来的订单,把生产转到了救灾帐篷上。
不少企业内部也开始全力挖潜,“挤”出产能。泰普森公司已经停掉椅面分厂、鱼具分厂、安装一分厂、二分厂等8个分厂,整个企业4000名员工全部为帐篷分厂服务,变平时的9个分厂为战时的一个救灾分厂,全力以赴,力争又好又快完成救灾生产任务。
到28日上午为止,浙江省已向四川灾区发送帐篷38556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