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停产老刺绣人面临“锁绣”
“粤绣”曾经繁华如今几近失传,顺德曾姨心痛后继无人
一针一线,在白布所画的图案上穿梭着。昨天,记者来到顺德乐从石礅村曾姨家,看到其正坐在一台古老的、用木制成的简易“机器”前,娴熟地用针线在刺一幅名为《青青芳草 傲雪红梅》的刺绣。
女孩若不会刺绣会成笑话
曾姨出生于1965年,在8岁那年,她就开始向年长者学习刺“粤绣”的技能。
“小时候,村里主要是以耕种为主,生活很艰难。后来村里有了一些纺织厂后,在家的女人和小孩都找刺绣当副业,赚钱当生活费。”曾姨说,那时刺绣的衣服或台巾都是出国的。
在宁静的乡村屋舍前后,在林荫大树下,总会看到一排排的女孩坐在木制成的“机器”前刺绣,偶尔有人说一些笑话,打破安静的刺绣氛围。“这成为我们村里特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曾姨回忆着说,“如果哪家的女孩子不会刺绣,那肯定就是白痴。这样会让人笑话的。”
所以,她每次一放学回来就跑到邻居家跟大姑娘学习刺绣。半年后,曾姨就可以独立绣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如草、树枝、树叶、山和石头等粗线条的图案。
曾姨说,刚开始学刺绣时,一时半会还不会习惯刺绣生活。“因为,刺绣时要有奈心,也要静心,一针一线地刺,有时要刺很长时间,姿势都不能改变,腰酸背痛的。”
给市博物馆捐献两件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因手工刺绣经济效益不高,自1980年后,这种传统“粤绣”工艺逐渐被人们淡忘。
“到了1984年后,更是没有人去刺绣了。”曾姨说,从那以后,她也只是在业余时间,把20多年前剩下的线再拿出来,帮找上门来要求刺绣的人“开绣”。
去年,曾姨应允了一位定居于新加坡的儿时好友,刺了一幅《青青芳草 傲雪红梅》的刺绣送给她。其在去年也给香港友人绣了一幅《大展鸿图》的大字。
曾姨说,“粤绣”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看着她慢慢走出人们视线的刺绣,我心里很沉痛。现在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了,刺绣真的后继无人了。”
“去年,我决定把我珍藏的两幅“粤绣”作品捐给市博物馆,当作纪念曾经繁华的顺德刺绣时光吧。”曾姨很痛心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曾姨向市博物馆所捐的两件“粤绣”分别是其在10岁时,用一个暑假绣出来的《红缎绣花卉纹衣料》,和其在上世纪80年代绣的白绸《花开富贵》绣件镜片。
因为刺绣用的线已停止生产,曾姨表示,用完她现在仅存的几两线后,她也会面临“锁绣”的可能。“剩下的线应该还可以刺出20来幅,用完了,以后想绣也不能绣了。”
顺德曾是粤绣繁华之地
根据《顺德县志》记载,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县民间刺绣工艺的统称为“粤绣”。顺德刺绣为其中最为辉煌的分支,清末民初从业人数达3000多人,占从业总人数的70%以上,主要分布北滘、林头、广滘、仙涌、三洲、沙滘、乐从、劳村、陈村、莘村等地,产品远销西班牙、菲律宾、英、法、美、德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