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纺织厂散居三地 郑州纺织业以每月亿元速度亏损
规划实施2年,郑州纺织业握掌成拳的努力终成泡影。5月末,记者得到确切消息,郑州市于2006年出台的有关纺织业握掌成拳的详细规划已被舍弃,郑州市6家国棉厂已散居三地。
握拳已不可能,而郑州纺织业各自为战的前景似乎困难重重。让郑州纺织业痛苦的是,目前整个行业正以每月亿元的速度在亏损。问题是,美妙的“抱团”前景何以被弃?目前困境又如何救赎?
【现状】分居三地“郑州纺织业彻底散了”
“国棉三厂的新工地已经停了,四厂也出现了很大的困难。”6月2日上午,河南省纺织业信息协会秘书长李秀明对商报记者说。
据介绍,国棉一厂和二厂已迁居新郑龙湖镇,三厂迁到了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的纺织城,四厂迁到了中牟县白沙镇,六厂正在和龙湖镇方面积极接触,“只有五厂还不明朗”。
“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郑州纺织业已彻底散了。”国棉三厂一位徐姓老职工说。
国棉五厂去向暂不明朗国棉六厂正在和龙湖镇接触
而在李秀明看来,这可视为政府当年有意将郑州纺织业握掌成拳努力的失败。2003年4月,李秀明写了一篇《危机当前郑州纺织业今后怎么办》的文章,得到了时任河南省省长李成玉的批示,这成为郑州纺织业握掌成拳的起点。之后在2006年3月,郑州市出台《郑州市西部老工业基地用地改造规划方案》,明确原郑州第一至第六等6家棉纺厂,集中搬迁到西四环以西3500亩的区域内,抱团发展。
“最终,这些厂还是没有走到一起。”李秀明感叹说。
【困局】资金链断裂,部分棉纺厂新厂建设已停工
国棉三厂是最早响应政府号召的企业。
2006年4月,在郑州市做出“纺织城”规划不过1个月时间,国棉三厂就在“纺织城”举行了新厂奠基仪式,公布称占地410亩,总投资4亿多元。然而时间走到2008年5月,国棉三厂的新厂在即将建成前,却停工了。
停工只是新棉纺厂遇到的问题之一,于2007年11月5日高调进驻中牟县白沙镇工业园区、宣布总投资14.16亿元的国棉四厂则遇到了更麻烦的问题。2008年5月9日及之后的几天,应国棉四厂等棉纺厂邀请,李秀明开始就“棉纺厂怎么了,为什么停工等问题”进行调研,他发现,“棉纺厂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可以说,国棉四厂的老厂正在经历成立以来最困难的阶段。”李秀明说,作为老厂,“他们的工人分流了,流动资金没有了,又从银行借不到钱,而新厂的合作方一直不能得到想要的,因此距离建好还要很久”。
【矛盾】土地换生存,纺织厂失去主动权
“我们为啥乱跑?因为我们不得不乱跑。”郑州国棉三厂上述那位老工人说,新厂的停工也是如此。
记者综合多方说法了解到,郑州纺织业提出的“用土地换生存”方法被政府采纳后,相应棉纺厂的搬迁即开始进行,但土地被政府收到土地储备中心后,由于政府不能立即出钱,便提出了相应企业找合作伙伴的办法,将来土地进行拍卖时,想方设法让合作方得到。
然而实际运作中,棉纺厂一旦找到合作伙伴,企业往往失去自主权,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了。比如国棉四厂,在和郑东新区热电有限公司、河南盛润置业有限公司合资后,由于四棉仅占15%股份,企业将迁往何处便是大股东说了算。
李秀明说,因为各棉纺厂的相应合作方一直没有得到棉纺厂的土地,“这些合作方之所以进入纺织业,很大原因是看中了这些棉纺厂的土地,也就是有所求而来。可是事实上,土地的使用很复杂,光郑州市规划局的规划都出三稿了,还没有最终决定,合作方都在等着下文”。记者了解到,在国棉四厂的新厂投资上,合作方已投入了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