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纺服出口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
经过20年的发展,纺织服装业成为石狮的支柱产业,出口额占全省半壁江山。今年1至4月,石狮的自营出口额同比增长55.79%%,增幅居泉州11个县市区首位。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同期都在下降,占石狮出口大半江山的纺织服装却能一枝独秀,仍然高速增长,这是石狮纺服产业实力的象征。但是,面对当前更加严峻的出口环境和挑战,有识之士也从中看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
不成“大企”出口后劲乏力
“上半年的业绩大都来自上年底的出口‘惯性’,往后肯定会更加困难。”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从增长中先看到隐忧。
上半年接下半年的单,但今年以来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影响,不论是广交会、华交会石狮不少出口服装企业都不敢放开手脚接单,一是怕仍有“硬通货”身份的美元不断贬值;二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使用工成本上升,更使不少原本微利的企业无法应对。面对整个行业呈现的“钱越来越难赚”现象,石狮骨干企业有的信心不足,对发展前景颇感迷芒;有的干脆淡化主业,移情于其他赚钱的行当。
石狮出口靠“聚沙成塔”,而在目前的“大风浪”中,弱小“沙粒”大都会被冲走。1至4月,10来家外贸公司的出口额占据了整个自营出口额的七成以上,骨干服装企业增幅均较小,并有12家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值同比下降,全市93家自营出口企业,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仅有3家,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达63家。制造产品和出口产品的企业,其个头仍嫌太小,很难呼风唤雨。
“石狮休闲装即使品质上去了,价格也很难提起来。”昨日石狮一骨干服企的老总对此颇感无奈。石狮的弱小企业太多,而且多年来难以壮大。小企业过多,相互争抢市场,目前降价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增加出口的惟一手段。而降价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生产材料、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越来越简化,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品质;间接影响就是产品逐步失去市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近几年石狮检验部门检验的出口纺织产品来看,有的企业常年累月出口相同的产品,而且大都是低附加值产品,与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已不相适应。
做强产业也需“有形之手”
石狮纺织服装缺的是一个“强”字,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培植几个像晋江那样的出口大户。但是做强企业不是一句空话,也不能听任其自由缓慢发展,市场经济也需有形之手进行调控。”一位骨干服企的老板从全行业未来发展角度提出这一观点。
他认为,纺服产业是石狮的主导产业,虽然这一产业已无大利可图,但目前石狮其他产业弱小,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有其他产业取而代之,因而对于石狮这一特定区域,只有做精、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才是良策。如何做强?晋江和浙江一些大服企,靠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努力成为了能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龙头”。石狮有关部门也应对有前景的企业进行“过筛”,并在资金、建设用地等资源配置上给予相应扶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力推几个骨干企业尽快长成能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石狮的弱小服装加工企业太多,拖住了整个行业发展的后腿。”昨天,一位专门研究石狮经济的陈先生也这样看。这些企业不少是“三合一”作坊式企业,以极不规范的形式与骨干企业争原料、争水电、争劳力、争市场。你要提高附加值,他压价竞争;你要创品牌讲品质,他仿你的款式并以劣质产品把牌子打烂。这类企业要在宏观调控中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和调控,对于那些“不缴纳税费”或“只生低劣产品”的小作坊企业,工商、税务、银行、安监等部门不应听任其自由发展,而应加以限制,为优势企业做强做精创造良好环境。
从企业而言,要加大力度开发特色和个性化产品,注重差异化经营,努力改变“新品种类有限、产品风格单一”的境况。多出几家T恤衫、内衣、女装和衫衣厂家,不要千篇一律地都产休闲夹克。石狮有纺织染整基地为后盾,应加大功能性面料和生态型面料的开发与使用,从面料上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开与其他服装产品的差别,进一步拓展精品产品的出口渠道,以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