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潜力:在内部腾挪
享有“世界工厂”称号的“中国制造”正在失去优势吗?
一些媒体正在表达这样的疑虑,业界也充斥着从中国外迁的躁动。不过沃尔玛说,“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量不变”;麦肯锡说,“中国作为供应低成本产品国家的潜力,美资企业目前仅开发了一小部分”;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商TCP说,“我们所有的车间在中国,未来5年内,我们还可以保持绝对的竞争力”。
与其外迁不如深挖潜力
关于在华跨国企业搬迁到越南、印度、马来西亚,麦肯锡北京分公司董事何杰明听到很多这样的讨论,但是他们并未发现广东一带正有大量工厂在搬迁。“有部分搬迁是存在的,目前不会是危机,只是一种趋势,而且这种搬迁的趋势是慢慢的。”
何杰明特别强调“慢慢的”,“现在一些跨国公司慢慢地看其他国家,也会慢慢地开始在例如越南或者柬埔寨采购,转移的速度要看行业,也看公司大小。”
他认为,现在跨国采购商在讨论应不应该去越南、印度或者马来西亚,这里面其实有几个问题:第一,东南亚的国家都比较小。比如说越南,只有8500多万人口,一年的出口量480多亿美元,而中国有13亿多人口,现在年出口量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中国市场那么大,给中国市场生产,马上就会有规模,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在中国的跨国采购商,单纯采购的很少,大多都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国际采购,一个是为了中国市场采购。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公布的2007年调查显示,96%的受访者表示,在中国主要是为了进入或服务于中国市场。仅46%的受访者说,次要动机是把中国作为向亚洲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出口的平台。
“第二,转移到越南这些东南亚国家,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和工程师,需要重新训练人才。而且,这些国家人口都比较少,如果一下子大量转移到这些国家,成本也会马上提升。第三,转移到东南亚这些国家,还有一个困难,那就是你的供应商会不会跟着转移。”何杰明说。
美国大型跨国光源公司TCP创始人严先生说,“如果说从南美、墨西哥、非洲、越南、印度,选一个地方,我会选择越南。但是越南有一个问题,国家不是很大。国家对整个经济发展布局起很大的作用的。”
何杰明认为,现在有些跨国公司采购从中国转移,主要还是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一旦跨国企业冷静下来,他们会考虑两条路,一是搬迁,另一个就是挖掘中国潜在的空间。”
在他看来,更应该考虑深挖中国的潜力,即使是考虑搬迁的,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从现在更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搬到中国内陆地区,相比较从中国外迁其他国家,将是一个更可靠的选择。
挤压成本:向浪费开刀
“中国作为供应低成本产品国家的潜力,美资企业目前仅开发了一小部分。”何杰明说。
他认为,首先关于“成本”的内涵,需要重新认识。“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产品出厂的成本,还应该考虑运输、品质、损耗、及时交货成本等等。”
3月27日麦肯锡组织的一个会议上,负责在华纺织品采购的代表说,其实很早,中国的(出厂)成本就高于越南了,但是中国的道路、港口都比较完善,运输、网络服务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可靠。“虽然你会听到跨国采购商对中国的银行等服务会有一些抱怨,但是只要你去越南这些国家看一下,你立马就会发现在中国更加方便,更加快速。这些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何杰明说。
其次,何杰明认为,跨国企业对中国采购流程的管理以及中国供应商生产方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麦肯锡2006年对30家跨国企业在华工厂的一个调查显示,那里的浪费现象使得利润减少了20%。虽然几家跨国零售商在中国采购货物比在其他地方采购节省了20%的成本,但何杰明对它们所采购的货物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它们能像在更成熟市场中那样严格管理采购流程,它们可以实现更大的成本节约,通常可以在现行实现成本节约水平上再翻一番。
“眼下中看的财务数据遮盖了运作绩效方面的不足。例如,由于中国制造业人力成本只是跨国企业在欧美人力成本的五分之一,尽管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作效率低于在海外的水平,但它们在中国仍然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何杰明说。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07年的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说他们在中国的经营是赢利的,高于2006年的64%。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中国的收益率达到或者超过公司的全球收益率。
何杰明介绍,在欧美的总部,跨国采购商是习惯利用“白纸分析”的方法,分析供应商的成本,确切知道自己的成本调整空间,进行种种成本管理。但是,在中国的采购,跨国采购商还没有使用这种分析工具。
2008年4月,麦肯锡一份对1555家典型跨国企业的调查,77%的反馈表示,低成本产品仍然是中国公司首要的竞争优势。展望未来三年,比例只有很微小的下降。麦肯锡报告总结道,“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正在导致中国产品成本的上升,大部分猜想认为中国企业正在失去他们最大的竞争优势,但是我们的调查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07年的调查还显示,接近90%的受访者表示,它们在华的经营成本正在逐渐提高。但是,92%的受访者仍然预期2007年增长势头将继续,高于2006年的80%。93%的受访者对其在华的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
同样,在何杰明看来,中国供应商的理念也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地方,他们原来都是以低成本理念为基础,没有对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行投资。“现在,对于中国供应商来说,是一个适当的时刻去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了。”
在《第一财经日报》与国内一些供应商的沟通中,发现他们都在疾呼成本的压力,却很少真正考虑去改变生产方式。不过,TCP在快速改变。
TCP的主要销售市场在美国,对市场的变化、汇率以及铜等原材料涨价都更为敏感,所以,TCP较早就开始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首先,在美国销售,随着节能灯广泛被应用,竞争者的加入,产品价格必定要下降。其次,随着人民币升值,我们产品价格没有办法跟着人民币涨,只有在生产地里挤空间。”严先生说。
关于中国成本的上升,严先生有他自己的注释,“中国成本上升很快没有错,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近期为止,节能灯好多都是手工操作,工艺改造有很大的空间。”
前年,TCP对工艺以及浪费状况有过一次大摸底,“我们发现浪费很厉害,而工艺改造方面,有很大的空间。”严先生说。
摸底之后,效率成了TCP现阶段最重要的关键词。严先生介绍,“一个人假如说原来管理100个人,现在就可能被要求管理500个人了,这就是我们正在推进的效率变革。如果你不能跟上我们的计划,就请你离开。”
TCP开始了工艺效率以及降低浪费的第一个三年计划,每年工艺改进目标是效率提高5%,浪费则每年降低3%。
前三年,对于TCP来说,是原材料上涨最厉害的阶段,总共上涨8%到10%。每一次原材料上涨,严先生都会与辅助供应商一起开会,从每一个原材料应用开始改造,降低每一个原材料的用量。70%到80%的员工以及供应商,都选择了跟上TCP的效率变革。
前三年的原材料上涨,最终反映到TCP产品价格只是上涨3%到5%。严先生认为,TCP改造工艺降低浪费计划已经在发挥效用。“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越南差不多,可能贵一些,但是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后5年内,我们绝对还能保持竞争力。”
光凭低价已行不通
2008年在新年准备会议上,沃尔玛现任CEO李?斯阁表示,决心要与沃尔玛庞大的供应商,一起改变原来的商业使命,把“为顾客省钱以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扩展到“让人们在能源上省钱”,他坚信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年内,与供应商一起,使我们在世界每一家商场的大部分高耗能类产品提高25%的能效。我们现在还不完全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甚至不知道供应商能否使每个产品,例如吹风机,节能25%。但我们知道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那就是与供应商合作,帮助顾客做出更好的购买决定,以及用我们的运营模式减少浪费。”
现在,沃尔玛对供应商的标准里又多了一项内容,就是环境保护,要看制造商是否重视环保,他们的产品和生产过程是否对环境有利。“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镜头来关注供应商。”沃尔玛中国非食品高级总监范思睿说。沃尔玛全球采办首席营运官崔启继表示,沃尔玛的环保工作,已经真正成为公司业务的一部分。
沃尔玛开始敦促供应商们,实施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产流程,给予效率变革供应商更多的支持。
“我们将侧重遵守我们这些标准的,并认同我们对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承诺的供应商,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甚至给这些供应商更高的采购价格。”李?斯阁在新年的会议上表示。
5月,中国部分供货商向沃尔玛提出提价要求,对此,沃尔玛在媒体公开表示,会适当考虑部分供货商的合理提价要求,这也许的确并非沃尔玛危机下的信口之言。严先生说,“我不担心效率变革会导致我们成本的上升,我们的变革同样得到了沃尔玛的认可与支持。”
“决定跨国采购的因素结构正在变化,与环境有关的因素正在成为基本的因素,然后是成本。”何杰明说。
3月26日麦肯锡主持的会议上,一些跨国公司介绍,他们已经在慢慢地淘汰他们的供应商,这是在全球的行动,不仅仅中国。那些虽然成本低,但是没有通过环保关要求的,会直接遭到淘汰,或者遭到警告,供应会被要求停止一段时间,过关之后再重新恢复供应商身份。
“他们希望从我们的商场所买到的商品是安全的、可靠的。他们也希望这些商品的制造过程和他们个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李?斯阁说。
崔启继说:“从我们模范工厂项目的经验来看,环境保护并不意味着成本上升。”严先生表示,“也许成本一时会增加,但是长远来说,是会下降的,是肯定增加产品竞争力的。”
中国实力旁观者清
从使用价值以及环保等其他标准角度来说,中国制造2007年在世界的表现叫人忧心。“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有关中国在全球采购中的特殊角色引发了很多讨论。”李?斯阁在他的新年演讲中提及。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沃尔玛花了很多时间与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及各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沟通。沃尔玛中国公关总监董玉国说,“美国不断有高管过来,访问断断续续很多次。访问下来,沃尔玛认为中国的法律法规还是很完善很严谨的。”
“很明显,中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是如今主要的制造力量之一,而且今后会成为更为强大的经济力量。”李?斯阁在他新年演讲中表示。2008年2月底,沃尔玛副董事长麦道克,首次回应沃尔玛在中国采购“缩减”的传言,表示将继续稳定在90亿美元的采购量。当时,董玉国正好在他的身边,“当在场记者问到成本上升等,副总裁说个别产品可能转到其他国家,个别产品也会转移到中国,会保持中国采购的稳定。”董玉国认为,中国的实力不仅仅在购买力,制造研发能力其实也逐渐被认可。成本上升是事实,但上升的不仅仅是中国,原材料上涨是全世界的。中国人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中国人对自己这些容易迷失。“沃尔玛作出的承诺肯定是要考虑长远的。中国是非常包容非常有胸怀的国家。”
“事实上很多国家改革比中国早,但发展都没有中国快,虽然中国有问题发生,但是商人知道哪个地方更适宜长远发展。”
崔启继说:“我们很难预测今后两年的采购总额走向,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不过供应商不会说迁走就迁走的。从公司角度讲,中国对公司非常重要,这里的产品很好,基础设施也不错,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承诺不会变。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不是沃尔玛一家所要面临的问题,所有在华的外企都面临这个问题。”
沃尔玛全球2000多家供应商,很大一部分供应商是来自中国的,全球有5000多家工厂,其中4000多家在中国。从进入中国采购开始,沃尔玛大部分供应商都是分布在华南,主要是广东,尤以东莞和深圳居多。“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华北和中部地区的一些供应商也发展起来了,但这只是一个趋势。我们认为关键是将与供应商的关系从单纯的买卖发展成合作伙伴关系。”崔启继说。
“环保因素,是所有国家,所有供应商都必须面对的新因素。对于中国来说,这方面既不是优势也不是没有优势。谁在这方面改变得更快速,谁就能赢得新的优势。环保因素的压力来自,政府和跨国公司本身,也来自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也开始在考虑环保因素。”何杰明认为。“现在中国作为世界车间,完成了第一个人工便宜的阶段。现在必须要进入管理水平自动化阶段。”严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