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准税下调:纺织行业困境中的一线希望
宏观政策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的神经。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国际需求萎靡等一系列重压之下,“纺织行业或将面临近1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而影响进口棉花成本的滑准税,也是关系到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前,国务院对进口棉花实行临时滑准税,极为谨慎地在特定时间段内、降低特定级别进口棉花税率。人们又一次关注滑准税,重新寻找它的存在与行业市场发展的契合点和矛盾点。
5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通知,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将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用的从量税从570元/吨降低至357元/吨,相当于将棉花滑准税由5%~40%降至3%~40%,并从10月6日起恢复目前的滑准税。消息一出,各方反应不一,但一个根本的共识是,宏观调控已经开始考虑纺织行业所处的困境。
滑准税的由来
2005年之前,我国按照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对进口棉花实行关税配额管理,最大配额量为89.4万吨。配额内进口棉花按1%的税率计征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按40%计征关税。但是,随着国内纺织业快速发展,到2003、2004年,国内棉花供求出现了较大缺口,仅按配额内的进口棉花数量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当时的情况是,外棉以低价进入国内市场,迅速拉低了国内棉花价格,差距最大时,国内棉花每吨比外棉贵2000到3000元人民币。”首创棉花期货分析师董双伟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外棉的进入,使得国内棉价跌幅近40%,棉农每亩现金收益降低26%。在利润下挫的情形下,国内棉农对于棉花种植前景产生悲观情绪,到2005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11%。
2005年,为了在配额外扩大棉花进口,平衡农企双方利益,按照“有利于纺织工业和棉花生产发展,有利于兼顾棉农和纺织工人的利益,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谈判”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了以滑准税方式在关税配额外进口140万吨棉花的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准施行。
纺企承受的压力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尤其是棉纺企业,滑准税无疑让他们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严冬大雪之上,又加了一层霜。“企业的压力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朱兰芬女士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国家宏观调控旨在平衡农企双方的利益,但目前来看,纺织企业对降低滑准税的呼声一直不断。从滑准税诞生开始,纺织行业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了不少。
“我们一直在努力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在适当时期对滑准税做适当的调整。棉纺企业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着比其它行业更重的社会就业责任。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要兼顾棉纺织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作为劳动密集性行业的产业升级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纺织行业是最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之一,但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后起之秀已是急起直追,我们的竞争力受到了威胁。” 朱兰芬副会长对纺织企业压力过重表示担忧。
谈到纺织企业面临的压力,董双伟认为,对于纺织企业来讲,诸如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国外需求不振等都是不可规避的因素,唯有降低生产成本这条路是可以考虑的。
但是,国家不能让大量低价进口棉都按1%的进口关税进来,否则对国内棉花冲击太大。董双伟说,“包括新疆、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国内差不多1亿多棉农要有饭吃。如果因为外棉的冲击,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国家宏观调控既要保护棉农,也要保护纺织企业,是在矛盾中寻找契合点。按照董双伟的判断,基于目前纺织行业面临的困难,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很可能在政策方面对纺织行业有所侧重。
临时滑准税的作用
安徽华茂公司、无锡一棉、华芳集团等企业认为,这次滑准税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给了企业信心。让企业感觉到,在围困纺织企业的众多因素中,终于有一块出现了松动,虽然仅仅是松动,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鼓励作用,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给纺织企业的影响并不大。
朱兰芬副会长说,滑准税出现这样的调整,对于采用高档棉花原料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来讲,临时滑准税的实施能降低一点用棉成本,这也表明国家鼓励纺织行业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终究服装消费市场还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他们也在不断提高相应档次的产品附加值。就目前大多数企业而言,行业企业仍然期待着国家对滑准税做出更大的调整。
分析师董双伟认为,如今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虽然不能直接改变纺织行业当前的困境,但对于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促进棉花进口、保证纺织用棉供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家目前也考虑到了纺织行业面临的困难,所以这次的微调只是一个前奏,一个试探,今后肯定还会有调整。今后的调整就不仅是滑准税方面,可能出口退税也会做出调整。”董双伟表示,国家要在农企之间寻找平衡点,哪一方面都不能偏。(文/赵媛媛 张俊龙)
日前,国务院对进口棉花实行临时滑准税,极为谨慎地在特定时间段内、降低特定级别进口棉花税率。人们又一次关注滑准税,重新寻找它的存在与行业市场发展的契合点和矛盾点。
5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通知,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将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用的从量税从570元/吨降低至357元/吨,相当于将棉花滑准税由5%~40%降至3%~40%,并从10月6日起恢复目前的滑准税。消息一出,各方反应不一,但一个根本的共识是,宏观调控已经开始考虑纺织行业所处的困境。
滑准税的由来
2005年之前,我国按照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对进口棉花实行关税配额管理,最大配额量为89.4万吨。配额内进口棉花按1%的税率计征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按40%计征关税。但是,随着国内纺织业快速发展,到2003、2004年,国内棉花供求出现了较大缺口,仅按配额内的进口棉花数量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当时的情况是,外棉以低价进入国内市场,迅速拉低了国内棉花价格,差距最大时,国内棉花每吨比外棉贵2000到3000元人民币。”首创棉花期货分析师董双伟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外棉的进入,使得国内棉价跌幅近40%,棉农每亩现金收益降低26%。在利润下挫的情形下,国内棉农对于棉花种植前景产生悲观情绪,到2005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11%。
2005年,为了在配额外扩大棉花进口,平衡农企双方利益,按照“有利于纺织工业和棉花生产发展,有利于兼顾棉农和纺织工人的利益,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谈判”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了以滑准税方式在关税配额外进口140万吨棉花的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准施行。
纺企承受的压力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尤其是棉纺企业,滑准税无疑让他们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原材料价格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严冬大雪之上,又加了一层霜。“企业的压力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朱兰芬女士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国家宏观调控旨在平衡农企双方的利益,但目前来看,纺织企业对降低滑准税的呼声一直不断。从滑准税诞生开始,纺织行业就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了不少。
“我们一直在努力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在适当时期对滑准税做适当的调整。棉纺企业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着比其它行业更重的社会就业责任。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要兼顾棉纺织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作为劳动密集性行业的产业升级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纺织行业是最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之一,但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后起之秀已是急起直追,我们的竞争力受到了威胁。” 朱兰芬副会长对纺织企业压力过重表示担忧。
谈到纺织企业面临的压力,董双伟认为,对于纺织企业来讲,诸如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国外需求不振等都是不可规避的因素,唯有降低生产成本这条路是可以考虑的。
但是,国家不能让大量低价进口棉都按1%的进口关税进来,否则对国内棉花冲击太大。董双伟说,“包括新疆、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国内差不多1亿多棉农要有饭吃。如果因为外棉的冲击,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国家宏观调控既要保护棉农,也要保护纺织企业,是在矛盾中寻找契合点。按照董双伟的判断,基于目前纺织行业面临的困难,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很可能在政策方面对纺织行业有所侧重。
临时滑准税的作用
安徽华茂公司、无锡一棉、华芳集团等企业认为,这次滑准税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给了企业信心。让企业感觉到,在围困纺织企业的众多因素中,终于有一块出现了松动,虽然仅仅是松动,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鼓励作用,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给纺织企业的影响并不大。
朱兰芬副会长说,滑准税出现这样的调整,对于采用高档棉花原料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来讲,临时滑准税的实施能降低一点用棉成本,这也表明国家鼓励纺织行业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但是,终究服装消费市场还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他们也在不断提高相应档次的产品附加值。就目前大多数企业而言,行业企业仍然期待着国家对滑准税做出更大的调整。
分析师董双伟认为,如今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虽然不能直接改变纺织行业当前的困境,但对于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促进棉花进口、保证纺织用棉供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家目前也考虑到了纺织行业面临的困难,所以这次的微调只是一个前奏,一个试探,今后肯定还会有调整。今后的调整就不仅是滑准税方面,可能出口退税也会做出调整。”董双伟表示,国家要在农企之间寻找平衡点,哪一方面都不能偏。(文/赵媛媛 张俊龙)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滑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