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给严重依赖出口贸易的沿海传统型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本报记者巡访沿海各省市部分传统型制造企业和工厂,深入解析、展现不断上升的汇率压力在经济个体中所造成的具体影响。
广东外贸增幅在放缓。
今年1~4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2073.8亿美元,增长1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2%。尽管依然保住全国外贸冠军的宝座,但增幅比全国24.4%的增幅低10个百分点。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攀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广东今年纺织服装、玩具、鞋、家具等传统行业出口均放缓或下跌,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在1~4月份出口6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1%,与去年同期31.2%的增速相比大幅回落。
不过,深圳古勒时装有限公司的影响并不大。该企业总经理徐玉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主要与企业经营策略有关,已提前一步向设计和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冲刺,自有品牌出口保证了丰厚的利润。同时,采取国内外两条腿走路,国内市场的比例占70%。
徐玉平称,公司70%以上的订单生产外包给其他工厂,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设计和销售,尝试走与广东多数以贴牌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迥然不同的道路。当贴着国外品牌的中国制造服装订单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时,他说服自己要坚持抵御住数量的诱惑,贴牌生产的订单坚决不接,超过3000件的出口订单以及利润率低于25%的订单基本不接,正开始朝精耕细作的出口模式转型。
“从事外贸出口过程中,我发现量越大的外贸订单越没利润,一些外国采购商依仗订单量大而拼命压价。现在中国不少从事出口业务的服装企业都很困难,加工型企业大约只有10%的利润,一件衣服往往只赚几毛钱,汇率一变动,就会对其造成很大影响。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徐玉平说。
广东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勇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在目前情况下,一旦对汇率预期跟不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就很容易亏损,该企业也曾出现过预测不准而亏本的个案。为了保住利润,一般只接两三个月内的短单,超过半年的大单基本不敢接,而且企业在不断通过提高质量和设计来提价应对汇率变化,款式多、变化快逐渐替代以往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此外,该企业一直在不断优化商品结构,从1993年起就开始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其自主品牌出口去年超过4.2亿美元,而内销品牌产品达4亿元。
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可观的利润,徐玉平也是选择从加强设计和品牌方面突破。他的公司从2004年开始与意大利知名设计师合作,开创出自己的品牌。徐玉平告诉记者,不仅贸易中间商和大型零售商到中国大量下单,一些欧美中小零售商也到中国来寻找货源,海外终端零售客户给出的单价比较可观,但由于订单量很少,加上对款式、颜色要求较多,生产成本比较高,以OEM为主的企业几乎不愿意接这样的订单,但他却抓住这个为自己的服装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创造的机会。
此外,他还通过在阿里巴巴、香港贸发局以及自己的网站平台上设置在线下单订货业务,网上交易省去中间采购商的环节,可以增加15%~20%的利润,今年来这块业务在快速增长。
徐玉平这样的经营模式正折射出广东外贸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成本优势在逐步丧失,大规模贴牌加工出口的风险在不断加大,反而是高附加值的小订单更受到广东出口企业青睐。
在广州、深圳以及东莞这些制造成本偏高的地方,服装、鞋、家具等传统行业均出现这种趋势,一些数量大、利润低的订单在逐渐往成本相对偏低的广东两翼或中国中西部转移。
政府也在鼓励企业朝这方面发展。自入世以来,广东外贸连续多年保持超过20%的快速增长,今年广东外贸预期目标保守预计仅为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