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避险 浙企出新招
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汇率变动,美国的次贷危机……作为外贸出口大省,种种因素令众多外贸企业叫苦不迭。在浙洽会上,很多企业在谈合同时留意探索更有效的避险途径。
非美元结算趋增
“我们以前与外商签合同时都称一盏灯多少美元,很少说一盏多少欧元。”宁波市环球制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主要生产节能灯,年出口3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市场占大部分。尽管用美元结算是一种长期的交易习惯,但今年,公司针对部分美国客户,尝试一部分订单采用欧元交易。本届消博会上,他们对意向客人也提出了这个要求。
记者采访时发现,部分出口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为避汇率损失,他们纷纷采用非美元结算方式或人民币议价和结算。
“改用其他货币计价涉及买卖双方交易习惯调整的问题。”宁波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指出,在目前的浮动汇率机制下,不仅卖方要回避风险,进口商也会权衡结算的利弊。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增加更多计价结算币种很有必要。
远期汇率报价
“非美元结算的方式目前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内美元计价仍将是企业首选。”宁波长隆制衣有限公司报价部江峰的这一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长隆制衣目前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即在和外商签约时用人民币的远期汇率报价。“中国银行给我们提供了3个月人民币远期汇率。由于从交货到结算要两个月,公司现在基本上以两个月后的远期汇率来报价。”江峰说。
展会上,多家外贸企业根据人民币远期汇率报价。宁波维科精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家纺一部副经理冯四透露,他们的做法是通过银行定期买断汇率。比如这次签的合同将是按照1美元兑6.85元左右来测算的。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由过去的一两个月缩短为现在的半个月。他说,有企业甚至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6.7。
外贸专家建议,企业接单前尽可能采取汇率锁定、价格锁定等措施以降低风险,对欧美等地出口接单以“小批量”、“滚动性”为宜。若签长期合同,则应在合同中加入汇率条款,双方约定在汇率变动到某个点时执行新的价格。
买保险应对“老赖”
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成了海外商账的重灾区,大量拖欠国际货款也成为美国企业在次贷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浙江不少企业就有遭遇国外“老赖”的苦恼。
金华美丝柯纺织工艺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床上用品和簇绒地毯为主,主要出口美国市场,该公司负责人郑先生感觉,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美方公司支付货款越来越吃力。本来是付款买单的,货到了那边美国客户付了钱才给提货单,但现在有些客人跟他们商量,是否可以先给货,一周内给钱。
今年一月份,有美国客户宣布破产,郑先生的工厂由此损失十几万美元,原来美国公司在资金上的压力,一夜之间全压到了浙江企业的身上。“这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宁波维科精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家纺一部副经理冯四喜深有同感,今年美国生意很难做,价格压得很低,要求也很“苛刻”。他周围的很多企业也遇到这种情况,由于美国经济疲软,很多国外客户的货物积压,找各种理由投诉,拖欠款项。“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信用保险,提高安全系数,保护好自己。”
利用法律手段到海外追账,很多企业正在尝试这种自我保护措施。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介绍,仅一季度,他们接到报案122个,是去年同期的2.5倍。这些基本是由于外方买家破产、拖欠,或者说对应收货物的拒收所造成的可能损失的个案。据了解,浙江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金额只占行业的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