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社会责任在赈灾中重建
——今年1—2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4.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9.5%的增幅。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3月底对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的纺织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发现纺织行业中2/3的企业平均利润仅有0.62%,而剩余1/3企业的利润也只在6%至10%,行业平均利润为3.9%。
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自发捐赠8亿元款物用于救灾,我们不仅能看出当前中国纺织企业的生存状况和捐款数额的巨大反差,更能看出纺织企业国难当头时彰显出来的大爱精神和义无返顾的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纺织行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它吸纳了2000万人的就业,关系着1亿农民的生计。早在2005年我国就推出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但树立纺织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CSC9000T出台的关键原因。当时中国的纺织行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各种“设限”,其中就包括针对国内纺织企业社会责任不够的“壁垒”。基于此,中国纺织企业准备主动出击,从而推出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寻求国际社会的认可,以期望在贸易谈判中提高自己的筹码,在价格方面更有发言权。
时隔3年,在这3年中,中国的纺织企业依旧是靠劳动力成本决战于国际市场,CSC9000T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树立纺织企业社会责任。而纺织企业3年前准备在放开出口配额的国际市场上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在3年后的今天也被磨得失去了棱角,中国的纺织企业在2008年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巨灾让世界为之震颤,更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万分悲痛。灾难当头,匹夫有责,谁也没想到,3年前正处在利润顶峰的纺织行业没有在CSC9000T约束下建立起来的企业社会责任,会在3年后行业最困难的时候自发地迅速且牢固地重建。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越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地震灾害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地震灾害地区,受灾群众在失去家园露宿街头之时,迫切需要御寒衣服棉被。面对失去亲人的那些孤儿悲恸目光,我们服装纺织行业岂能袖手旁观。”一位平时少言寡语的纺织企业老板在谈到灾后援助之时,用自己的话语和行动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的纺织企业不仅从资金上对灾区进行援助,众多纺织服装企业还纷纷停下手中的订单,加班加点地进行灾区紧缺物资的生产。灾区奇缺物资之一的帐篷,灾区人民需要的衣服、被子,还有鞋、袜、婴儿用品、口罩等物品都成为纺织企业加紧生产和捐赠的产品。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企业自然成了大家关注、期盼的焦点。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浙江、福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及山东均成为此次捐助金额及捐助企业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浙商一枝独秀,处于第一方阵,85家企业累计捐助金额达到1.49亿元,占到总金额的26.37%。地震突如其来,一得到消息,浙江的企业家们便开始纷纷行动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尽显浙商精神。而且从浙江捐赠企业结构上分析,浙江纺企在产业链上分布十分广泛,家纺行业中有博洋集团、维科集团两家捐助额在1000万元的企业;化纤行业中既有道远化纤集团的1000万元,也有华峰氨纶的520万元;鞋帽业中奥康集团以捐助1200万元居前;服装服饰业中浙江企业更是一马当先,捐助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有7家企业,他们分别是森马集团、杉杉股份、雅戈尔、美特斯邦威、高邦集团、浪莎及报喜鸟。100万—1500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还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继续通过不同方式对灾区进行了捐赠,虽然普遍规模较小,但一份份浓浓的关爱之情却不能不让人感动。正如有关专家所说:“在众多的企业捐助中,我们绝无意比较其榜单位置孰高孰低,捐助金额孰多孰少。我们也不在乎早与晚,我们希望看的是大家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心。在此,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的纺织企业喝彩!好样的,中国纺织企业!”
在当前服装行业腹背受压的严峻形势下,相当多的纺企仍然尽己所能,纷纷献上一份爱心。这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做出的快速反应,让纺织服装行业充分意识到,在中国,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行业团体正在形成。社会责任是企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更逐渐成为中国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的“软实力”,它将为中国服装企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艰难转变提供强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