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迁徙新路线图:西进北上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伴随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及税务环保等七大新政,外加东莞力推“双转型”压力下,仅仅东莞台企就有至少500多家搬离东莞。它们中的一部分搬往江西、湖南、广西等内陆城市,一部分则搬往越南、泰国等劳动力和土地更为便宜的国家。
张企申说,他们之前对内陆城市中的成都比较关注,也一直认为四川成都的经济表现还算不错。其次,也有很多台商将制造加工业转移到江西,这是因为江西人非常重视通关,跟一些交通运输的配套。而他个人则看好武汉,因为武汉是九省通衢,运输方便,武汉市民的消费能力相较于其他内陆省份也比较强。
至于东北,张企申坦言,“东北市场真的是有机会。”
他说东北的问题与朝鲜相联系,如果朝鲜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对东北就是个加分,因为有日本、韩国、朝鲜,东北很容易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
除了朝鲜因素外,制约台商投资东北的第二个因素是气候,对台商来讲,对东北还是不熟悉,熟悉度很低的话,对他们来讲投资风险、市场进入风险就很高,这次黑龙江省政府办这个活动,促进台商的了解,对台商进入这个市场有加分作用。
台商在大陆办企业会希望在当地能建立一个生产基地,但是也能够涵盖当地的市场,为当地的市场做服务。但是基本上在哈尔滨做进出口加工机会不大,如果要做边境贸易限制太多,台商不可以做边境贸易,像旺旺、统一都是就近供应当地市场,这个市场跟产品的种类,这个就需要观察,像上海的市场绝对是能支撑企业的生存,但是同样的企业在别的内陆城市,像东北就需要观察,但也会根据行业的不同,食品加工就有机会,其次是汽车零配件。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跟很多商会有合作,比如说东北亚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组团参加。此行即是观察是否有可能为台湾带来新的商机。“对于哈洽会来讲,我们还是多观察”,一位台商表示,希望借这个机会跟黑龙江的贸易机构、商务局能够建立一些联系,邀请他们去台湾或者组团。
西进是坦途?
台商企业向来被认为具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特性,哪里成本低就搬到哪里。与此同时,内陆地区政府近年来加紧“筑巢引凤”,而内陆地区对于台商的吸引力也日渐凸显。其一,沿海地区正陆续取消的种种优惠政策,台商在内陆还享受得到;其二,沿海地区近年来越发突出的缺电、缺工、缺料问题,在内陆地区则相对缓和;此外,内陆地区工资之便宜,更令台商垂涎,在与沿海地区毗邻的江西、安徽、河南,平均工资水平仅为沿海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虽然台企进军内陆趋势不挡,但是张企申还是分析了台商目前的困境。
他说,我觉得目前台商在开拓大陆市场上没有什么优势了。虽然台湾的产品比较好,管理比较先进,但是优势没以前那么大了,已经不是简单在产品上挂一个“台湾制造”就能造势,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一样要建立品牌,这样在周期上投入上就会大很多。
他举例说,在北京上海报纸广告收费高得不得了,在内陆城市收费就低廉很多。同样的市场在内陆城市又不足以支撑你打这么大的广告,所以这就面临两难,还要看产业的特性,产品的特性,再选择比较适合的区域。
“就我们台商而言,进军大陆市场不仅单单是利用当地的生产要素,而且这也是有关方面要的。”张告诉记者,“但现在比如一些出口的限制,从今年开始对台商的压力很大,包括环保、劳动法的出台,包括原来的一些进出口退税。”
张企申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很多大型的政府组织所办的会议经常会流于形式,希望以后在办相同的活动最好根据不同的企业的要求去安排各种不同的形式,当然这也很困难,来这么多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需要。同时,希望以后的招商引资活动能安排紧凑些,因为大家时间都有限,希望尽快把一些事情促成。”
“东北的经济在升温但是要多久我不知道,要根据不同的产业,我个人认为这一两年食品加工业应该有比较好的前景。”张表示。
九项优惠措施迎接台企
据媒体报道,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台办与商务部等官员已同意,未来台资企业转移到包括江西南昌、山西太原、安徽合肥及芜湖、江西赣州、广西南宁及河南部分城市,大陆将会把目前多数已降至5%的传统产业出口退税率,提升到13%。
而国台办也拟定9项具体措施,支持和帮助台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产业转移,其中包括:建立帮助台资企业产业升级的服务机制;搭建台资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利交易平台;协调大陆金融机构加强为台资企业融资服务;为台资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提供服务;促进两岸产业深化合作等。
而台商比较关心的事项主要有,具体措施如何配套,例如提供出口型台商运输方案;提供赴中西部偏远地区投资台商土地、税收等补贴措施。
“台资企业往内地投资是一个好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说。
他分析,台资企业转向内陆投资建厂最主要的动因还是劳动力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靠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打工者。但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过去台商低工资高强度的劳动密集状态已经不适应沿海地区的经济形势,而且中央取消农业税新政也使一些农民留在了家乡。因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工资上涨却招不到工人的现象。
但内陆地区比起沿海还是会有一些限制因素,刘维新认为,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生产配套还要逐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同时,中西部地区要吸取沿海开发地区的教训,“土地资源水资源都要注意保护,而台资企业如果不想在这些方面投入,中西部也很难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