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鞋革行业200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08年一季度,温州市鞋革行业企业积极应对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欧盟对皮面鞋反倾销等挑战,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档次,使全行业继续保持了生产增长较快、运行质量良好、出口效益提高、整体实力增强的发展态势。
一、出口和生产总值数据及分析
根据海关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温州地区出口鞋类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5%,占温州外贸出口总值的24%,出口值在各类出口产品中稳居第一。其中,出口注塑鞋3.75亿美元、皮面鞋1.38亿美元、纺织面鞋0.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79%、11.17%和19.84%;而出口欧盟的鞋类数量为4781.7万双,金额为20706.27万美元,同比增长5.53%。其中,3月份鞋类出口14410万美元,同比增长85.94%,高于温州市单月出口增幅6.75%。
据温州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770家共完成生产总值91亿元,产量1.2亿双,同比增长11.5%。其中,3月份产值为35亿元,产量4500万双,同比增长16%。
以上数据显示出,2008年温州鞋革行业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形势良好,出口和内贸均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且在温州出口总值中占到24%,稳居各类出口商品总值第一;出口皮面鞋、革鞋和纺织面鞋的增长也都保持在13%以上,纺织面鞋的增长则有了接近20%增幅;但出口欧盟的鞋类产品增幅放缓,只达到5.53%。由于出口商品的交货时间和产品生产时间上存在差异,一季度的出口有可能只部分反映了外贸企业的生产状况,具体状况需要等到二季度的出口数据出台后才能给出判断。
温州鞋革行业内贸生产总值一季度达到91亿元,也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显示以内销为主的鞋革企业生产运行状况良好。
二、经济运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1、经济运行状况:
一季度,规模以上的企业开工情况良好,产销两旺,所谓强者恒强;小型企业举步维艰,一是订单减少,二是员工难招,有的企业有三条线的还只能开一条线。劳动力成本上升约20%到30%,有的岗位甚至更多。
根据调查显示,一季度,温州制鞋企业倒闭、转产的有70多家,随着各种压力的上升,转产、倒闭的企业将会有所增加。
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致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降低、欧美法反倾销以及货币从紧政策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特别是以外销(主要是贴牌加工)为主的利润空间,保守估计最少挤压了15%以上的利润,还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过于密集,企业缓冲时间过少,也造成了综合成本的上升。
在国际贸易方面,温州鞋的品牌影响力仍然是很薄弱的,自主品牌一是数量少,二是没有知名度。主要原因一是缺少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不准确;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个性,创新能力不够;三是价格竞争激烈,温州鞋在美国市场上每双卖二十、三十美元甚至更低,但仍然竞争不过来自价位更低的温岭的鞋。
外贸人才短缺是制约温州制鞋企业外贸业务的瓶颈。
一是国内没有专门培养鞋类的外贸人才基地;二是企业自己培养难度更大,时间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是“为他人做嫁衣”。
2、原因分析:
站在中国大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的高度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转折时期,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在大力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提升和整合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等多重压力促使我们加快产业升级,中国鞋革产业也正处于重新洗牌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倒闭转产也属于正常现象,这对鞋革行业的优化组合和产业升级是有好处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原因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
①原材料的价格提升挤压了产品的利润;
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分流了企业的利润;
③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的支出:
④银行贷款紧缩使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加大;
⑤出口退税的递减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产品的价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
⑦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逐步减少,其后果正在逐渐显现;
⑧欧盟反倾销和贸易摩擦仍然在加剧。
近期,国内媒体相继报道轻工、纺织行业出现“倒闭潮”,宣称“广东地区上千鞋企倒闭停业”、“1/3国内纺企面临倒闭”、“青岛103家韩企半夜逃逸”等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认为,这些倒闭潮不会在温州鞋革行业上演,因为广东地区的倒闭鞋企绝大部分是台资或外地投资企业,而温州的鞋企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再加上温州鞋革行业的产业链优势和温州商人的营销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温州鞋业近段时间尽管会比较艰难,但不会出现这一状况。温州鞋业正在经历脱胎换骨,不久即会焕发新的生机。
三、积极应对的策略及建议
多重压力之下,温州鞋革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温州鞋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寻求应对策略。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增强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
2、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要适时转型,包括产业的转型、产品的转型、营销方式的转型、市场模式的转型等;
4、要进行资源的优势整合、互补,比如并购、合资等;
5、加强外贸自主品牌的建设,逐步减少贴牌加工,鼓励企业选择多角度、多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形势,比如市场的转移、基地的转移、在国外建厂、建基地。如康奈集团在俄罗斯打造第一个境外工业开发区—远东康吉工业园;哈杉鞋业在全球设立3家工厂和8个子公司,在尼日利亚投资办厂,成为西非第一大制鞋品牌,现正筹划投资建设非洲鞋都工业园等。
7、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走出去,融入世界皮革产业链,创造双赢的合作模式。
8、建议政府合理掌握政策出台的节奏,保持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出台政策措施要为企业预留足够的应对空间。
9、适当放松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建议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可考虑给予劳动密集型产业1到2年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