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绣衣坊牌坊石础重见天日
本报讯昨日,海口市民莫先生经过忠介路绣衣坊路口一工地时,竟然发现一对明代遗留下的绣衣坊牌坊南门的石础。至此,这对深埋地下400多年,曾被有关部门以为已经丢失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热心市民偶然发现明代文物
昨日下午,记者闻讯赶到府城忠介路绣衣坊南门,看到这对高约1米、上圆下方的石雕被埋在绣衣坊南门两侧,经施工队开挖,已有大部分露出面目。工地负责人朱先生介绍,这两天,工人发现这对估计重达百吨石雕后,都是手工开挖的。
莫先生向记者介绍,日前忠介路正在改造,施工队开挖地下管道,昨日他回家路过此地时,无意中看到绣衣坊南门口的两侧有两尊大石雕埋在地下,于是便走近察看,发现其身上雕刻着莲花图案,不远处还有一根已经折断的方柱。莫先生告诉记者,他匆忙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对石雕极可能是明代修建绣衣坊牌坊时的石础,另外一根方柱就是立在石础上面搭建牌坊的柱子。莫先生说,如果这对石雕真的是文物,那么深埋地下太可惜了,于是当即向本报报料,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使其能得到保护。
绣衣坊牌坊石础重见天日
记者立即向琼山区有关部门通报此事,海南省文物研究会理事、琼山区文化站站长麦青很快赶到现场。麦青仔细辨认后表示,可以确定这对石雕是绣衣坊牌坊的石础,从其雕刻花纹的外观和特征辨认,应该是明代修建的牌坊所遗留下来的,至今已经有400多年。
据介绍,绣衣坊是府城一条古老的街巷,始建于明代。明代以来,这条街巷聚集众多秀才在会馆中求学,并居住着许多大户人家,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都爱穿刺绣的衣服,当朝皇帝鉴于此处学子聚集,人文蔚起,钦赐“绣衣坊”牌坊名,并很快声名远播。目前绣衣坊北门东侧巷口,还遗留着一根绣衣坊牌坊方柱,上面雕刻的卷云图案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一个圆形石础,而西侧对称的石柱、石础已消失。
麦青介绍,以前琼山有关部门在对绣衣坊牌坊调查研究时,曾认为南门的石础和石柱已经丢失,没想到却深埋地下几百年。鉴于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他将尽快向海口市博物馆汇报此事,以妥善处理好这对重见天日的石雕。
- 西汉提花机,改写纺织史 (10-23 08:37)
- 西汉提花织机杭州展出 填补世界纺织科技史空白 (10-13 08:23)
- 文保专家齐聚西安 为纺织文物保护“把脉” (09-28 08:17)
- 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举办 (09-25 08:25)
- 最大纺织品文物亮相江西靖安(图) (11-07 08:34)
- 瑞典归还秘鲁古代珍贵纺织文物 (06-20 08:17)
- “国字号”纺织品文物保护站将落户新疆 (05-31 08:11)
- 云南263件民族文物“交融”丝绸之路(图) (12-27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