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纺织业:在危机中觅求机遇
长乐:危机也是机遇
“今年是较困难的一年,不仅是人民币升值,还包括油价上涨、国际需求减少,这样,既买不到便宜的原料,也卖不出好价格,两头挤压,市场无形中小了很多。”面对非常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福建省最大的纺织业基地长乐市的经贸局副局长兼长乐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经理郑航,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这特别的时期,郑航在长乐纺织网上推出了署名文章《危机与机遇并存》,这是一篇旨在寻找该市纺织业生存空间的文章。“企业亏损面在增加,特别是棉纺、花边等行业,亏损面大、持续时间长。”郑航指出,2008年一季度,长乐纺织业17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70.89亿元,同比增长28.2%,但企业产值负增长面扩大,共有51家企业负增长。
数据显示,长乐规模以上经编企业115家,受目前经济形势影响,今年一季度已有31家针织企业产值下降,3家企业关闭,产值同比负增长达20%以上的有14家企业。由于上游经编企业今年效益滑坡,染整价格无法提高,造成企业效益下降。
郑航表示,据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挤压国内市场,这是纺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民币升值10%左右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的一个临界点。对成品是纺织原料的纱线、长丝等企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间接、缓慢的,下游服装面料市场缩小了,国内市场竞争就更激烈了,影响也会逐渐显现。而对直接面向出口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往往没有预警,使得企业猝不及防。
但郑航也表示,当前凸现的问题不能一味地依赖地方降税解决,这对整体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且会加剧产品在低水平上徘徊。他分析说,危机也是机遇,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产品低端的棉纺、化纤、针织等行业是一次产业调整、升级的机会。
负责行业管理的福建省经贸委轻纺办有关官员也指出,倒闭部分企业,对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有积极意义。
“优胜劣汰后,生产低档产品的企业出局后,市场重新调整,无形中反而扩大了市场空间。”郑航说,这将考验长乐纺织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挺过这一关,下一步才有生存空间。”
郑航认为,相对于另一个纺织业大省山东,长乐基地不仅管理成本低,还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和民营资本充足的资金优势。事实上,长乐纺织企业已有一家上市,开启了上市融资的序幕,其后多家企业拟上市。
目前,长乐市开始了“以时间换空间”的历程,目的是尽量争取在困难时期让纺织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该市已把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作主要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配套,强化技术研发、差别化生产。目前当地生产的抗菌、吸湿排汗、超细旦纤维等品种在市场占有优势,拟在5年内打造差别化化纤产品生产基地,改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最终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目前长乐纺织企业外移较少,虽然利润下滑,但未影响企业的基本面,员工工资未降低,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我相信,由于较早面向市场,长乐纺织企业80%~90%都能存活,而且能活得更好。”郑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