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辅料现“短板”产业链探寻新出路
要改变这种状况,河南纺织业必须要提高技术含量,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6月5日,棉花进口滑准税由5%下调至3%。
滑准税的下调,对纺织企业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在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看来,这个“救市”信号或许会给纺织企业带来更多惊喜,颇感安慰。
据悉,近日,新成立的信息和工业化部下发一份解决纺织行业当前面临困难的意见函,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至13%,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回调至15%,免除部分纺织机、自动络筒机的进口关税。
刺痛纺织
“目前,纺织行业实施政策还尚无定论,需以国家正式出台的文件为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王微博士对意见函的提出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可以看作政府关注、增强力度的信号,给予困难中纺织服装企业信心。
而今,中国纺织行业正经历着12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企业转产、关停或倒闭的消息不时传来。
据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数量达到24.46%,全行业2/3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0.67%,而1/3优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8.73%。
“几乎所有的困难都是同时袭来。”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颇为无奈地表示,纺织行业遇到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退税下调、国内银根收缩、国外市场疲软等一系列难题,现在企业已经是举步维艰。
在困难面前,纺织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据中国棉纺协会调查,棉纺行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实际利润率只有0.62%,这些企业基本处于亏损边缘,其余三分之一的企业拉动了行业利润的增长,这部分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行业的90.8%。
“外部生存环境恶劣,内部战争也是愈演愈烈,呈现整合提升的趋势,优质企业盈利能力继续提高,行业内两极分化趋势加剧。”魏林说。
记者从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获悉,一季度,河南纺织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16亿元,同比增长25.6%;销售收入170.85亿元,增长43.3%。但行业也遇到一定困难,亏损企业124家,亏损额0.99亿元,同比增长96.4%。
“当前,省内70%处于微利状态,形势好的少数大型、特色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大多数的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贷款受限,只能吸纳社会资金,财务成本大大增加,无奈退市之举也是比比皆是,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也在考虑转型。”一业内人士分析河南纺织业现状。
尴尬辅料
截至今年3月,河南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94家,比上年年底增加120家。“河南印染企业只有近百家,和省内纺织企业相对比,差之甚远。”河南省纺织行业办主任李国松说,比起东部沿海纺织服装强省,在纺、织、染、服装产业链中,我省印染环节已经凸显瓶颈。
“河南的印染企业多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缺少足够的资金配置和处理污物的设备。在许昌、新乡等地,因为环保不达标,一些小型印染企业被迫停产、关门。”李国松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短缺,缺少大企业的参与及政府力度的扶持,已经成为河南纺织业中的一条瘸腿。”
与此同时,河南省纺织业的棉纱就地加工成布的比率只有40%,且中低档布占80%以上,河南的里料、面料加工企业也面临着“供货无门”的尴尬处境。
“里料加工企业大多是‘游牧型’的家庭作坊,在郑州南环区域就驻扎了几百家小生产企业,它们之间的‘低价格战’严重扰乱了市价,公司进驻郑州市场已经2年多了,但产品仍卖不上价,出现‘优品贱卖’的现象。”安达纺织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刘易说,在乱市纷争中,中小企业既是参与者,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河南大多数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较低。生产出的辅料也无法满足品牌服饰的需求。”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田葆华说,东南沿海区域有着成熟的纺织集群经济带,无论是面料及生产设备均趋于国内领先,省内服装生产企业舍近求远买原料也是在所难免。
如今,河南有成千上万个服装品牌,但本土知名名牌仅有8个。面对河南纺织服装业中的“短板”现象,李国松分析认为,“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体制内的困难,也有体制外的挑战。”
河南纺织服装业集体站到了存亡的岔路口。
探寻出路
辅料与服装本是在一个产业链上,如何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互利模式,寻求一个更好的利益平衡点,这不仅关系企业自身,也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3月初,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高层几乎全部出动,前往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福建等六省调查当地的纺织业,并将调研情况及时反映给了国务院。
“纺织行业应对挑战,最终还是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
一些纺织生产企业也表示,在政策救急的“缓冲”中,他们需要好好反思如何应对,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呼吁“政府资助”。
在重重压力下,纺织业也面临着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把服装生产加工地转移到中原地区,完善整个地区供应链是我们最关心的。”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说,如果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河南,那么相应的布料、挂饰等也均需要集体转移。“不可能为选择一个纽扣、拉链都要坐飞机去找。”
“河南纺织业的复兴与突围需要方法的支撑。”李国松说,河南纺织业深度不够,多为粗加工,缺乏服装业的支撑。必须要提高技术含量,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并利用劳动力、能源成本等中原地区的优势,重新整合纺织服装行业资源。
他还呼吁地方政府对企业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协助企业争取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各种资金,扶持企业上档次、创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