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意大利皮革制鞋业生产下降达7.4%
2007年意大利经济实现了1.5%的增长,略低于政府年初向欧盟提交的1.9%预定计划,也落后于其他西方主要的工业国,但总的来说仍维持着近年来的缓慢增长趋势,特别是在降低财政赤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政府的预期目标。目前意大利正处于经济薄弱期,普罗迪政府既要控制预算亏空,减少公共债务,也要推进市场自由化等各项改革,在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减速、欧元对美元汇率持续上升和石油价格高攀不下的大环境下,意大利在内外交困之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也在情理之中。
一、总体经济仍呈缓慢增长趋势
2007年意大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849.19亿欧元(以2000年的参照价格计算),相对2006年的增长率为1.5%,比上年的1.9%增长率略低。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意大利的经济增长放慢,一直处于徘徊低迷状态。2007年其他主要西方及欧元区国家的GDP增长率情况为:英国2.9%、德国2.5%、美国2.2%、日本2.1%、法国1.9%。
2007年意大利的货物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均出现较高的增长,分别达到4.4%和5.0%。国内消费1.4%的增长率主要取决于家庭消费的增长(1.4%)。2007年意大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2%,主要是由于对建筑业的投资上升了2.2%,对交通工具和无形资产的投资也分别上升了0.8%、2.6%,对机械设备领域的投资则下降了0.3%。
与往年一样,2007年意大利经济增长主要由国内消费增长拉动,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其中家庭消费拉动GDP增长0.8%,公共行政和私人机构开支的贡献率0.3%。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3%,由于货物与服务的出口高于进口增长,外需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有0.1%。按行业划分,对意大利GDP增长拉动率分别为:工业0.8%,建筑业1.6%,服务业1.8%。农林渔业则为零。
二、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情况有所改善
2007年意大利的财政赤字为291.79亿欧元,较上年减少了204.00亿欧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由上年的3.4%下降至1.9%,达到欧盟规定的3%上限标准,也是近6年来的最低点。截至2007年底,意大利公共债务为15967亿欧元,为该年度GDP的104%,也比2006年的106.5%下降了2.5个百分点。财政状况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本年度税收同比增长了6.6%,而各类财政支出只增长了4.5%。
三、工业生产停滞不前
2007年意大利工业产值同比增长0.4%,但如果考虑年度实际工作天数的因素,这一指标则为-0.2%,这主要是由于消费品生产下降了0.8%、半成品生产下降0.7%;而生产资料的生产则上升了0.9%、能源生产也增长了0.2%。从行业看,2007年生产增长幅度较大的主要有橡胶与塑料(+3.4%)、石油精炼(+3.3%)、服装纺织品(+3.2%)。下降显著的是皮革和制鞋业(-7.4%)、精密机电设备(-6.1%)、木材及木制品(-2.7%)。其中服装纺织品行业在2006年出现转机之后,连续两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一到四季度的工业产值相对上一年根据其实际工作日修正后的增长率分别为+1.0%、+0.6%、+1.0%、-3.4%。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扬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及欧元走强导致出口下降所致。
四、失业率降低、工作岗位增加
2007年意大利总就业岗位为2507.06万,比上年增加了24.48万个就业岗位,同比增长1.0%。其中建筑业增加2.4%,服务业增长1.1%,工业领域增长0.9%,只有农业领域的就业岗位下降了2.9%。尽管全年的失业率数据尚未公布,但截至三季度末,失业率为5.6%,为近年来最低。
五、出口表现不俗,贸易逆差减少
2007年意大利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均有显著增长,贸易逆差也大幅度减少,为近年来形势较好的一年。2007年意大利出口总额为3586.51亿欧元,同比上升9.7%。其中对非欧盟国家出口额为1432.30亿欧元,上升10.5%;对欧盟国家出口额为2154.22亿欧元,上升9.1%。年进口总额为3681.81亿欧元,同比上升5.7%。其中从非欧盟国家进口额为1584.22亿欧元,同比上升5.5%;从欧盟国家进口额为2097.58亿欧元,同比上升5.9%。
按货物大类分,2007年意大利消费品(+5.0%)、生产资料(+13.7%)、半成品(+8.9%)、能源产品(+19.8%)的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所有货物大类的进口,除能源类产品外,也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消费品(+3.8%)、生产资料(+8.6%)、半成品(+9.0%),能源产品的进口则下降了2.1%)。按行业分,出口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其中增长突出的有精炼石油产品(+19.4%)、交通工具(+16.2%)、金属及制品(+14.7%)、机械设备与机床(+12.6%)、农渔业产品(+12.4%)、木材及木制品(+11.9%,不含家具)。进口增长的有机床与机械设备(+14.8%)、金属及制品(+14.6%)、家具(+12.1%)、交通工具(+9.1%)、橡胶及塑料制品(+8.6%);下降的有水电煤气产品(-5.4%)、能源性矿产(-2.1%)、精炼石油产品(-1.2%)、精密机电设备(-0.9%)。
2007年意大利的对外贸易逆差为95.3亿欧元,比2006年的213.56亿欧元大幅下降,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意大利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攀升出现的首次下降。其中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顺差为56.64亿欧元,而2006年则为19.97亿欧元的逆差;与非欧盟国家的贸易逆差也从2006年的191.33亿欧元下降到151.92亿欧元。按行业划分,贸易顺差较多的行业有机械设备与机床(476.50亿欧元)、服装纺织品(102.24亿欧元)、家具(75.40亿欧元)、皮革及制品(64.54亿欧元)、金属矿产制品(61.38亿欧元)及精炼石油产品(60.83亿欧元);逆差严重的是能源性矿产(-507.00亿欧元)、化工及人造纤维产品(-131.38亿欧元)、精密机电设备(-85.16亿欧元)、金属及制品(-64.95亿欧元)及交通工具(-62.56亿欧元)。按国家划分,逆差较大国家有德国(-161.42亿欧元)、中国(-154.52亿欧元)、荷兰(-117.36亿欧元)、比利时(-52.85亿欧元)、俄罗斯(-47.78亿欧元);主要的顺差国依次为美国(133.06亿欧元)、西班牙(108.60亿欧元)、英国(86.33亿欧元)、法国(78.34亿欧元)、希腊(54.49亿欧元)、波兰(23.05亿欧元)、土耳其(18.63亿欧元)。
意大利主要的出口国按其份额排名为德国(13.1%)、法国(11.7%)、美国(7.5%)、西班牙(7.2%)、英国(6.0%)、比利时(2.9%)。其进口国排名为德国(16.7%)、法国(9.2%)、荷兰(5.5%)、中国(5.2%)、比利时(4.2%)、西班牙(4.1%)、俄罗斯(3.9%)、英国(3.5%)、美国(3.1%)。
2007年意大利与中国的贸易额为280.75亿欧元。其中出口63.11亿欧元(FOB价值统计),同比增长10.7%,占其出口总额的1.7%;从中国进口217.64亿欧元(CIF价值统计),同比增长21.2%,占其进口总额的5.2%。贸易逆差由2006年的122.59亿欧元上升为154.52亿欧元,和2006年一样,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无论从双方贸易量的绝对增长还是中意贸易占意大利对外贸易总量的相对比重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意大利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2007年其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从2006年的1.5%上升到1.7%,从中国的进口由2006年占其进口总量的4.6%上升到5.2%,中国为其第四大进口国,也是其欧盟成员国之外最大的进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