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十载 全球性通膨卷土重来
如果说中国等亚洲经济体需要这样做的话,沙特及其海湾邻国更需如此,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钉住美元,造成了双重问题,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指出.
首先,虽然沙特需要通过升息以应经济过热,但由于其货币钉住美元,近期当局不得不实施降息,与美国的降息幅度差不多相匹配.
其次,由于国际油价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汇率疲弱即意味着沙特等石油高产国要承受输入型通膨,因为他们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上购买商品时,要支付更多的钱.
"世界各地的新兴市场国家放弃美元挂钩汇制後,控制通膨政策都取得了成功,"费尔德斯坦上周发表的一篇文章称.
**"升息不能过快"论**
渣打银行的分析师也认为,在控制全球性通膨方面,中国是祸大于益.但与汇控的金恩有别的是,他们认为迅速升息可能是不明智的.
"以牙还牙行不通.如果说央行在高增长的近些年本该采取更紧的措施,并不能因此在增长放缓时期从紧,"他们说道.
至少时至目前,欧美的整体通膨率都比较高,但不比1970年代,也比不上如今的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较成熟的经济体则是疲弱或是放缓.
美元的疲弱、发展中国家消费上升,急剧推高了燃油和食品价格.但渣打分析团队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什麽迹象显示央行官员们料想的最坏一幕(薪资大幅上调导致通膨失控)成为现实,至少在发达国家还未如此.
他们相信,现在很可能是企业承受打击、而不是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时候.
**全球化可逆?**
无论如何,国际油价多年来几近六倍的增长,看来终将导致中国的运输成本追上其它所有地区,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分析师鲁宾(Jeff Rubin)和塔尔(Benjamin Tal)称,如今从上海向美国东海岸船运一个标准集装箱,需要耗费8,000美元;在2000年,只需耗资3,000美元.
船只行驶速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使得贸易往来更加便利,但在过去15年间,速度的提高也令燃料消耗量翻倍.
"全球化是可逆的,"两位分析师说道.他们估计,在过去30年间,由于运输成本升,取消贸易关税所带来的节本效应全部被抹去.
1970年代中期和末期两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是中东减少供应,而最近的油价大涨却主要是因为中国等国家需求攀升.
不论危机的源头是什麽,周末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紧急会议,并没有让人看到什麽高油价问题得到迅速解决的希望.
与此同时,尽管欧洲央行(ECB)暗示最快在下个月就升息,但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主席贝南克可能还是希望他不必这麽快就祭出猛药给一个深受楼市滑坡创伤的经济,而且是在楼市滑坡尚未结束的时候.
贝南克1975年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国际油价正在突飞猛进,美国通膨率逼向10%.
上周贝南克对哈佛毕业生们说,当时汽车在加油站排起长队,而现在并不是这样.
"过去四个季度,整体通膨率平均为3.5%,远高于我们乐见水平,但远低于1970年代中期和1980年所见的双位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