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改革越改越难 烟台氨纶产权改制成范本
6月25日,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烟台氨纶,代码002254)以25元价格开盘,开始了挂牌交易的历程。
自去年7月16日上会(上报证监会发行审查委员会)至今,等待审批历时将近一年,打破近年公司上市挂牌交易行政批复的历史记录后,烟台氨纶终于得到职能部门的批准,今年6月16日,才开始网上申购。
一位早些时候与之高管有过接触的上海投资界人士笑称,烟台氨纶此前被折腾够呛。改制后申请上市到了过会阶段,马上有人质疑其改制是否合法,后是媒体对其上市合规性的质疑,再是调查核实国资流失问题,然后才是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得到上市批准。
“这是个典型案例,他们等待这么长时间,终于产权明晰,改制后成功上市。”上海的尹中余认为,这种方式相比较目前单一的国有资产证券化、国企为了上市而上市来说,其产权改制要彻底的多。
国退民进的产权改制
上海的一位经济学教授认为把烟台氨纶定位为成功改制的理由,只是这家公司的产权清晰到了一个明确的群体,那就是烟台氨纶的职工身上。
尹中余认为,这家公司不管股权比例怎样,关键是产权明晰到经营群体身上,这部分股权比例为49%。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拥有产权的人,更拥有经营当中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从公司的发展而言,这家公司将会有一个很健康的发展前景。
目前,不管央企还是地方性国有企业,提出最多的口号,一是上市,二是资产证券化。
有观察者认为,国资委一改原先的央企合并同类项整合方式的改革,即同类业务的央企合并,减少央企的数量;而今的央企改革则是资产证券化的趋势明显。因为很多管理者相信央企的资产证券化,即通过股票市场的平台,将优质资产上市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佳路径。
这是央企,地方国有企业自然不会闲着。由此形成了央企与地方国企在资产证券化上的竞赛,并有望形成国家、地方两级国资赛跑整合的格局。
根据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上海、河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重庆、云南、山西、山东、广东、陕西等12省(市)国资部门下发了包含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整合地方国资的具体文件,以此迅速做大做强地方国有企业。截至2007年底,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约为17.88万亿元。即便未来两年多时间内,各地只实现10%的证券化,但可以注入A股的地方国资至少也有1.79万亿元。
如果按照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将对至少30%的国有资产比例进行证券化推算,全国地方国有资产等待进入资本市场的高达5.36万亿元。
全国各省市的做法,几乎都是以上海为模板。在国资聚集的上海,早在2005年10月,就首次提出了未来几年上海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简单地说,这一改革目标就是渐次推进“资本化、证券化、市场化”。
尹中余认为,表面上和短期看,这种方式都不错,但从产权明晰的改革方向而言,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有所偏移。
那位教授认为,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资产证券化——上市或者注资——全流通——市场化”这一切仿佛水到渠成。但事实上,即便是国有企业股权全流通,如果不愿卖出,资产流动性,或者深入地说是产权改革,能否进展下去,其实很成问题。
“如果按照国退民进的改革思路,目前的方式,越改越艰难。”那位学者说。
产权改革到底改给谁
“目前的问题,依然在产权清晰、产权界定的问题上。”那位学者说。认同产权清晰化改革的观点也认为其中有很多需要辩解的地方。
比如烟台氨纶,期产权改制,最终改到职工。从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的积极性、忠诚度而言,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这是不是一个改革的方向?产权私有,提高企业活力,是不是达到了我们产权改革的目的?”那位学者说。
“而目前的央企和地方国资推进的资产证券化,做法本身的确没有错。”尹中余说。
他的理由如下:一是在短期内提高了资产流动性,提升当地的资产总体价值;二是对本地区域的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了上市公司质量,在短期内,都是可圈可点的做法。
但在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是一种表象的繁荣,这种方式无法解决产权不明晰的问题。
可需要问的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到底应该明晰给谁?给政府?给经营者还是给实际控制人?
上海的一个律师不愿细论,只是说,产权改革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至于产权无法明晰,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他无法回答。
而另一种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原有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本身清晰,是因为变更多次的行政体系,把产权搞乱了。这种观点甚至认为,私有化的改革早就不应该存在。
但这观点又涉及到一个后期的问题,谁是资产的控制人和受益者。
此话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