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了“中国制造”的后腿
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
在过去20年间,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停的停、关的关,其资金和设备均迅速转移到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其目的就是最大化利用亚洲、南美洲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廉价运营成本来达到缩减企业成本的目的。与此同时,全球贸易蓬勃发展,集装箱贸易运量与日俱增,物流供应链不断延长,在几乎达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供应链自身结构变得越发复杂。
目前,全球大部分投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生产装配流动线和供应链服务等投资多集中在中国,可以说,国内众多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土地使用租金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以制造业为例,中国已经掌握全球玩具产业和服装产业总量超过90%和60%的份额。1997年,中国出口至美国和英国衬衫分别为7100万件和2400万件;2006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和英国衬衫则分别为1亿1200万件和3400万件,增幅为58%以及42%。
中国供应链不堪重负
但目前,包括服装出口贸易在内的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运营机制中仍存在软肋——路程时间越来越长、结构复杂、风险无处不在、成本居高不下以及难以稳定的供应链。中国贸易企业与海外客户之间的买卖交易,是否建立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渠道上,包括分拣包装、交叉配送、存货控制等环节在内的中国外贸物流成本是年年居高不下,还是逐年有所下降等问题均成为关心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外贸经济发展的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毕竟,成本一高,收益必然下降。然而中国供应链成本却无疑成为昂贵的代名词:据英国机构的数据资料,类似一件衬衫,从意大利出口到英国,其供应链成本仅占劳动力成本的0.2%,而从中国出口到英国的衬衫供应链成本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8%。
仍以服装产业为例,目前,中国制造的衬衫总成本大约高出洪都拉斯同类产品的7%,也高于墨西哥同类产品,导致中国制造的衬衫在美国,乃至国际市场的优势并不突出。其关键问题就在于中国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东欧国家和印度加速发展的经济步伐也给中国。例如,已经加入欧盟的罗马尼亚正在扩大投资,积极生产与外贸出口相关的产品;土耳其也在积极发展纺织品、服装和鞋帽产品等中高档消费品;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老牌欧洲制造业国家也在扩大纺织品、服装和鞋帽产品等中高档消费品出口贸易。毫无疑问,这些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渠道基础设施网络功能以及海洋和陆地物流供应链效率和成本优势等等不亚于中国。同时,印度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印度的物流供应链机遇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不亚于中国,甚至其产品总成本低于中国同行。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颇有几分腹背受敌的态势。
供应链成企业发展重中之重
美国著名商业奇才、通用电器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有竞争力的话,就干脆不要竞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现实已经表明:物流供应链推动世界,这是21世纪的大趋势。当今的竞争早已不是制造业一统天下了,供应链的竞争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综合分析认为,在某个商品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非生产的成本已经超过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以上,时间成本占到整个供应链的90%以上。而供应链成本过高延长了中国产品交易周转期,扩大了供应链操作风险,额外提高了产品成本,降低了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削弱了我国经济增长力。
信息化提升供应链水准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身的供应链水准呢?中国最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认为,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是快速提升供应链水准最有效的方法。
沈国康表示,目前中国只有进一步瘦身供应链成本,牢牢把握中国供应链优化经营管理,大打翻身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化使用全程供应链优势,从而在供应链成本方面转被动为主动,提高供应链经营管理操作规程效率和质量,持续降低供应链成本。惟有如此,才能更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要建立在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将信息化贯穿到整个物流供应链体系中,就如同在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一条畅通的高速公路一样,可以减小每一步之间的时间,将这个转接的时间压缩至接近为零。
“物流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而言不是没必要,而是很有必要。就像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都很抵触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一样,对于这样的新技术,将来推广和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你迟早是要接受这个新技术,那为什么不先行一步,得到领先的竞争力呢?”沈国康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相信只要中国在供应链管理上能做得更好,改革开放将取得更加伟大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