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历史轮回里的中国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7-01 09: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收藏
2008年6月22日,据统计截至6月19日,两市A股市值为176669亿元,而6124点时的2007年10月16日,沪深A股市值为285388亿元。从207年11月5日到今年6月19日,A股市值缩水近16万亿,跌幅接近50%。 |
美国《侨报》6月29日发表文章说,中国人在人民币强劲地持续升值将近三年之际,开始发现股市明显的杀伤力、开始察觉楼市隐含的危机感,在全民投资狂热渐渐退潮的同时,市场气氛开始混合着某种恐慌和焦虑情绪。正象那场刚刚发生于中国西南部的地震灾难一样,人们在大声呼唤政府应救市的同时,也在开始学习如何互救和自救。
文章摘录如下:
今日世界是否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危机的通道?这个问题正困扰着发烧的地球。
现实社会的一系列新闻事件正在激烈地、带有某种暗示性地汇聚起来:从全球石油大会的无果而终,到欧佩克主席一言顶起国际油价上破每桶140美元并创下了最高收盘记录;从美联储放弃拯救计划导致道琼斯指数暴跌3%并创下21个月最低点,到欧元区通货膨胀攀升速度创16年来最快的同时欧洲人的乐观气氛却日渐萎靡,从越南一场小小的金融地震到中国股市历史罕有的下跌力度……一切似乎正回到1929年的历史场景中。
在北京的书店里,数十种有关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书籍正在成为热销品,年轻一代在这场急风暴雨般的熊市氛围中开始补课——中国人在人民币强劲地持续升值将近三年之际,开始发现股市明显的杀伤力、开始察觉楼市隐含的危机感,在全民投资狂热渐渐退潮的同时,市场气氛开始混合着某种恐慌和焦虑情绪。正象那场刚刚发生于中国西南部的地震灾难一样,人们在大声呼唤政府应救市的同时,也在开始学习如何互救和自救。
事实上,从十五世纪以来,有关某一国别、某一时期、某一个案、某一人物、某一议题的有关金融危机的学术研究,在英文书籍里也可算是“汗牛充栋”了。但这些中文书籍大量译介到中国,不仅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恐怕结合中国本土实践的探索与反思却仍然是少有的。在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通俗口号之下,中国新兴的市民阶层(或中产阶级)在这一轮经济高增长中,货真价实地以自家财产积极参与黄金、房产、股票、汇市以及林林总总的投资收藏品的市场,并从中得到了真实的收益或者残酷的教训——这已经成为一种带悖论色彩的现象:投资大众越来越像专业人士,而专业人士却越来越像普通百姓。
如果暂时从中国市场内部离开一下,人们会很明显地看到美国和日本对连续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的警觉,尽管也是机会,但威胁和压力却更大。以至于在中国的近邻日本,智库耗费两年研究一份报告,假设2020年中国可能出现5种情况,即成为“成熟的大国”、“霸权的大国”、“未成熟的大国”、“不安定的大国”以及“秩序崩溃的大国”,并在这些假设中选择日本的对策,以便中国巨龙出海之际激起的动荡不要影响这个岛国。
中国自己则正在陷入显而易见的通胀与反通胀的“看不见的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年度战略经济对话结束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维持走升态势,且一再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凸显中南海加力宏观调控、通胀依然严峻的两难格局。
当然,现在对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认识和定性还缺乏一致的共识(这或许正是市场走势陷入混沌的另一个理由)。当美元这个老大开始下跌,当日元这个老二尚未完全复苏,当强劲的欧元开始透支体力的时候,中国还在用人民币的强劲升值有力支撑经济金融的基本面,这究竟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还击?这会不会伤害到中国这个全球金融博弈的新手?全球经济界未来产生的大师,必须对人民币、对中国人、对亚洲区要有更深刻的认知,必须看清楚在这一轮危机里中国的可能。